亲爱的大朋友们,小朋友们早上好!在学习上,你们遇到不会做的题吗?遇到后会不会去问你的同学呢?会不会问平时不如你学习好的同学呢?不,不,那样太没面子了。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不认为这样没面子,不信,咱们去听听他的故事。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敬地叫圣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一定的好好学习、多提问题。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仪式,他不停地向人询问这怎么做,那怎么干,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并不在意,并且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道礼仪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当大官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名字,就叫谥(shì)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yǔ)死后,授于他的谥(shì)号是个“文”字,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听了很不服气,他认为孔圉(yǔ)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圉(yǔ)的学问和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好的人有很多,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孔圉(yǔ) 聪敏又勤奋学习,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 (shì)号啊!”
子贡听了老师的话,低下了头,说:“我也要像孔文子学习不耻下问。”
后来,人们常用“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者形容谦虚好学。
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成语“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的意思。“下”问问题比自己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讲了孔子以及卫国大夫孔圉,不以向比他地位低的人问问题,而感到羞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就该去问。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是自己不会,那么就去请教知道的人,那样才会做事情;并且我们要永远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只有不耻下问,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