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的理解,到能力的培养,最终完成理念的践行我们用了三周的时间。可是在我们思想观念上发生的变化,应该是比三年的变化都要大很多。
从前我只是知道自己的情绪管理有问题,动不动就发脾气,用医生的说法就是肝火太旺。自己感觉就是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落实住,却说不清楚在哪里。
有了元认知的概念之后,才明白根本原因还是自己的思维方式有问题,不完整有纰漏,很多事情都停留在似是而非的层面。
这两天梳理长期持续困扰我的问题,写出来之后才发觉,仅仅是困扰是于事无补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可能都不是用在解决问题上,而是花在如何回避或者无视问题上。原来不是没有解决方法,只是我找的地方可能不对。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不会再过度焦虑和急躁,能够坦然地面对暂时未打开的锁头了。
我今天就弄了个表格,把自己长期以来反复思考和复盘的问题都列了进去。仔细看看,都差不多,就是工作生活学习中最普遍的问题。
生活中的健康、投资和亲密关系,工作中的沟通协调和上下级关系,学习中的方向方法和知识迁移。
只不过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反复变化而已。
弄完之后我就想,是不是还有别的长期困扰无法解决的问题呢?
本身这周就是要把元认知能力在我们的实践中运用和锻炼的,顺便还可以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一举两得多好。
可是在自己列举问题的时候发现,其实有些问题我都没有深入的思考过,或者说过去我都没有把这当做一个问题,在现实中它却又确实的困扰我,给我压力,让我焦虑。
但是,今天仔细列举一下之后,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是系统问题,衍生问题。如果我的能力提升了,把根本问题解决了,剩余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全部都书写出来之后,每天都打开看看,有了新的想法和步骤就完善一下,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光是长相和个头的差别,而是每个人拥有不同的操作系统。试一试这三个字可以给我们无限的可能和机会,而我知道这三个字却会让我们经常徘徊在夜半深池的边缘。那些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不必再学习的人,才应该警醒。
很多概念定义和方法,我们只是停留在知道、听说过的层面。可是大脑会骗人,真的在运用的时候就会发觉,没有经过刻意练习的技能,都无法形成真正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很多东西即便你知道了它的存在,而不想办法运用到生活中去,对你来说它依然不是“钥匙”,更谈不上“万能”。就像我们只会算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不如懂得一个公式;懂得一个公式,不如学会一个解题思路。当一个锁被解开时,你会看见另一个锁在等着你。而有时候,锁也会是钥匙。就像大脑不仅仅可以思考,还可以疏离我们思考的方式和步骤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