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不仅是直接艾灸就可以了,掌握了以下这几点你就是高手
99%的疾病,用两个字来概括,
一个就是虚,一个就是瘀。所有病到最后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总结。当然现在社会环境复杂,单纯的虚和瘀很少,都是虚瘀夹杂,久病必虚,久瘀必虚,久虚必瘀就是如此。
导致瘀的原因有许多,有各种病理要素,内生五邪,情志,外感,外伤,皆能导致瘀。这个瘀在脑,血管不通,就是我们现代医学称为的脑梗了,瘀在颈椎,让部分气血供给不可,就是颈椎病了,瘀在心,让心脉不通,那就是冠心病了,瘀在腰,阻了络,那就是腰痛了,甚至感冒,也是风寒把皮裘卫肺的孔窍给瘀阻了,都可以归为瘀的范围。
所以,人要不患病,这两个方面顾到了就行,气血阴阳要足,经络通道要通。天然健康。禁忌人群一:【阴虚火旺】
症状:下午或晚上身体或脸颊发热发烫;身体燥热不喜多衣,手足心发热;心烦,失眠多梦;盗汗;总是口干咽燥;大便干结难解;小便少颜色深黄;舌体薄瘦,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禁忌人群二:【阴虚阳亢】
症状:舌红无苔,舌体干燥;两颊潮红发热;盗汗;五心烦热;咳血;视物不清;形体消瘦干枯;烦躁失眠;麻木拘急;或遗精,性欲亢进等。
禁忌人群三:【湿热过盛】
症状:舌质很红,舌苔厚黄;大便干燥难解且粘滞;小便深黄;皮肤油腻总是长脓包型痘痘,痤疮等;口气很重。简单的总结下下面症状你是否占了三条以上,如占3条及以上则不能灸,不满3条就可以灸(以下症状为常态,偶尔出现不算)
1、 大便干燥难解,小便深黄(早晨第一次小便深黄不算)。
2、舌头没有舌苔,舌头颜色鲜红或火红或有裂纹!或舌苔深黄厚腻。
3、身体常常感到燥热,特别是下午或晚上,或者是脸颊在下午或晚上总是发热发烫。
4、盗汗。
5、皮肤油腻总是长脓包型痘痘,痤疮等,口气很重。
6、形体消瘦干枯,视物不清,心烦,失眠多梦。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施灸顺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薰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4、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过多穴位,灸过长时间。治疗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治疗该病的要求去灸。日常养生灸,每次可灸2、3个穴位,一个穴位灸10-20分钟。时间上有4种选择:可以隔天灸或灸2天停一天;每周灸3-5天;连续灸10天,停1周;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
9、有些人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乏力,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涌泉、太冲等穴位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0、有些人艾灸过程中会有返病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
11、月经期间不要灸。(经量非常非常少的情况下可以灸,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
【艾灸禁忌】
1、持续发烧之病人禁灸;
2、孕妇禁灸;
3、皮肤发炎红肿溃疡部位禁灸;
4、皮肤过敏者、皮肤超敏感者禁炙;
7、饭后1小时内禁灸(这点不绝对,如果吃的很少,完全没有饱腹感,则可以半小时后就可以灸)
8、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10、术后伤口没复原者禁灸;
11、阴虚火旺,阴虚阳亢,湿热过重这三种体质人禁灸(具有相应手法的专业医生除外),应先滋阴、泻火,调整阴阳平衡。
【阴虚火旺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阴虚阳亢症状: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视物不清,消瘦或失眠,麻木拘急,烦躁易思,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等】
【湿热过盛症状:舌质很红,舌苔厚黄;大便干燥难解且粘滞,小便黄;皮肤油腻总是长脓包型痘痘,痤疮等;口气很重】
【艾灸的灸感】
艾灸要真正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出现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灸感”。
灸感是人们在做艾灸时自我所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这种气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体质可以表现为: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十种灸感。这些灸感出现时是多样化的,有时像蚁爬,有时像流水,有时像冷风吹,有时忽隐忽现。
根据这灸感的不同变化,可以总结为在施灸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三种不同效果。每个人的灸感出现时间也各不相同,也许有的人灸1、2次就出现灸感,有的人灸1个疗程还没出现灸感,人体本来就是各不相同,不可能大家都有个固定的标准,所以根据别人的灸感来断定自己艾灸是否有效是极其错误的。
第一时期为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
第二时期为正邪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
第三时期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
所以灸感的出现与否,标志着施灸效果的好坏,而灸感的出现主要与被施灸者的正气强弱有关,又与施灸者的操作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施灸的环境有关。这只能由施灸者自己去感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