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我还没看完,剩余的目录大概都是养生内容,于是我今天打算看一本新的篇章。昨天在某群里,看到一位群友分享的文章片段,摘自季羡林的散文《季羡林人生三境》。其中关于性恶论和性善论,群里有了讨论,虽然不多。断章取义的看法,当时文中季羡林赞同荀子的性恶论。(或许版本不一样,或许我尚未翻看后面,所以还没找到与摘录相同的原句)今天这篇纯属凑字(有时间再细说)
刚好前段时间,我翻看过王阳明的《传习录》,我表示赞同王阳明的看法。他认为人是天地万物的心,人的本性是无善无恶的,而心的本体即性,所以心之本体至善。按照这条思路,王阳明和孟子的性善论最终指向一致。
季羡林引用鲁迅的观点:“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又同“食色,性也。”这一观点相近。
而季羡林表示这些所谓本性不止在于人,含乎一切动植物。又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佐证这一观点。又引用老子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我一直望文生义,而实际的意思,是天地以“道”予万物。 用过去的理解,用阴阳制衡,用季羡林的话,冥冥之中有一类东西,巧妙计算,不让动物的本性光合得逞。
接下来便开始讲述,人类与禽兽的区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几希”。以良知分出了道德的高低。以利己和利他为衡量的标准,利他越多,道德越高。同时也惋惜,专门利他之人绝无仅有,专门利己之人倒是不少,遂成无奈。
好,字数水够了,今天先到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