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今天就来回忆一下武进区湖塘镇这二十年来商业中心的发展史。
或许能让你想起儿时的石子路,又或许能让你有一些新的思考。
NO. 1|壹
2000年以前——湖塘老街
现在再谈起湖塘老街,很多新常州人并不知道在哪,因为相对于现在的高楼大厦来说,老街实在太不起眼了。
东邻湖塘河,西靠武宜路,南至米市弄,北到聚湖路,南北走向,全长1.5华里。
《湖塘镇志》中这样写道:“至明末清初,湖塘街市已初具雏型。”算到现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湖塘老街位于武进吾悦广场和武进万达广场之间。
左手BRT,右手地铁,湖塘桥实验小学本部学区。
这个位置即使放到现在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湖塘老街的建筑主要以木质结构为主,地面为石子路,保留了那个年代独有的风格。
不过经历了岁月的蹉跎,再加上几场大火,很多房屋也已经翻修为砖结构。
湖塘老街其中的一条街主要经营一些农具、电器、厨具等比较贴地气的产品。
很多人也并不以此当做营生,只是途有个事情做。
“一辈子都干这个了,现在再让我出去做,也不知道做什么。”一位老店主如是说道。
而另外一条老街每逢周末都会有一个小集市,周边的老人家会把自家的菜拿到这条街上来贩卖。
虽然这条街也只是为数不多的老湖塘人才知道,但是每逢周末这条街仍然是人满为患。
即使是台风利奇马,湖塘老街集市仍然人气不减。
来逛街前可以先到对面的百年面馆:一乐面馆,来一碗著名的硝肉面,价格实惠,面的分量特别足。
说一乐面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你要和老武进人说“折脚婆面馆”,马上就会有人指给你。
老板娘陈秋萍因为小时候因为被钉子扎了脚感染,落下了跛脚的病,乡邻习惯的喊她“折脚婆折脚婆”,并无恶意,返到透着一股熟稔和亲热。
要注意的是这家面馆只经营到中午,下午就打烊了。
与老街缓慢的节奏一样,就是这么佛系。
站在老街,望向西侧的吾悦大厦、东侧的万达中心。与周边的老房子相比确实有着相当大的落差。
对于湖塘老街,其实政府早在2013年就有意对其进行改造。
规划以城市怀旧、休闲特色为主题,对老街进行创新建设,以期达到承载民俗文化的功能。
根据规划,老街建筑整体打造风格定位为清末民初时期常州商业建筑形式,亦局部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布局上各家店铺开间大小不一,地界参差不齐,形成老街错落有致的布局和景观风貌。
老街地区全为石板路面,下有排水暗沟,移走电杆明线,统一招幌、广告,使老街恢复传统风貌。
如果老街改造计划真正改动,可无缝连接吾悦万达,那真的是成为武进第一大商圈。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老街的改造计划仍然停留在计划上。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动迁难。
“当初能在老街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多都是非富即贵,不缺钱也动不得。”
在加上老年人自身有着守祖宅的观念,以致湖塘老街的改造一直难以进行。
走前再望一眼有些萧瑟的湖塘老街,与周围繁华的商圈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但城市的发展倘若只有钢筋混泥土建成的高大建筑,摒弃传承千百年的人文沉淀,又何来城市灵魂之谈?
NO. 2|贰
2001年——武进人民商场
千禧年过后,大众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也提了一个档次。
这个时候百年老街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在湖塘老街南面200米—武进人民商场应运而生。
在当初那个年代,作为当时湖塘镇第一个大型商场,很多牌子货只能在那里买到。
不用担心天气下雨,也不用担心天气炎热,大众的消费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湖塘的第一家肯德基,就入驻在武进人民商场。
现在遍布全常州乡镇的陈娟火锅,在湖塘的第一家店也选在了武进人民商场对面。
由于当时武进人民商场在当时武进市(2002年撤市并区)最高端的商场,里面的营业员都十分傲气。爱买不买,别的地方也没的卖。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最高档的商场,现在也走向没落。
当我再次来到武进人民商场,墙体广告已经多年未换,广告幕布已经明显看出褪色严重。
武进人民商场共有三层,一楼主要以手机、金饰、服装为主;二楼主要以服装为主;三楼也以电器为主。
在里面大致逛了一下,可能是时间的原因,基本没有扫码顾客,服务员也在百无聊赖的聊天,完全没有昔日的傲气。
现在里面的服装多以中老年风格为主,想必也只有老年人才会想起这个商场吧。
商场对面有设立一个报纸展示栏,每次经过时都会有人驻足观看,但是多以年龄较大的群体为主。
如同报纸一样,如果仍处于原地踏步,只是服务于那些老客户而不思改变的话,终究有一天武进人民商场也将彻底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NO. 3|叁
2005年-2014年——湖塘乐购
说起湖塘乐购,大家就比较熟悉了,虽然湖塘乐购现在已经改名为华润万家,但是每当一打车,还是会不由自主跟司机说:“师傅,去湖塘乐购!”
湖塘乐购并不单指一个超市,他也指的是那个时代。
最早2002年年底湖塘乐购开业,随后2007年福克斯流行广场开业,2011年八佰伴的开业才将该区域推向巅峰。
不止于湖塘,整个武进区所有乡镇来到湖塘购物基本都会来到湖塘乐购商圈。
湖塘乐购采买日常用品,福克斯、八佰伴买衣服、买鞋。
商业的集聚性,使其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
在2012年那个网络支付还不发达的年代里,过年期间在17个收银台全开的情况下,一个营业员一天就能收到近二十万的现金,可见其当年火爆的程度。
然而伴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兴起,这些商场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我寻访了湖塘乐购里的一些商铺,其中有一条街是专门做361°、安踏、贵人鸟、唐狮、乔丹等二线运动品牌的。
店主也纷纷表示,由于这边的租金是累进制的,租的时间越久,租金越高。很多店铺一年租金已经接近三十万了。
但是老客户已经积累了这么多年,如果现在搬走,客户流失太严重了。
面对着日益增长的租金,以及不断下降的客流,这里的店主也很纠结。
像湖塘乐购和富克斯广场运营状况还算好一点,而其他的商业就比较惨了。
八佰伴已经在2017年撤场,现已万维广场的名义重新进行招商运营。
在湖塘乐购南面的新城万博广场更是凄惨,商铺整体开业率不足20%。
地下一层的商铺主要以餐饮为主,但整体开业率也不足30%,多数商铺已经挂出转让的字样。
而留存下的餐饮店店主表示,主要以外卖生意为主,周六周日偶尔会有前黄国际和实验初中的学生过来。
地上一层中庭还有部分眼镜店营业,南侧的江南商业银行也以另寻他处。
地上二层也只存留部分美容美甲店。三层的餐饮店已经全部阵亡。
现地上三层和四层基本为少儿培训班、教育机构以及舞蹈训练室为主。
同样都是新城开发的,为什么吾悦广场就铺满人多,而万博广场就凄凄惨惨。
一个店主给我们分析了原因:“吾悦广场那是开发商自持的,万博广场都是卖出去的商铺。”
诚然,开发商如果自持商业,会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去做宣传推广,并会在每个节假日定期做活动。
而商铺一旦出售完毕,开发商也没理由、没权利再去管理运营商业,业主又各自为政,结果就是恶性循环,越做越差。
同时我也发现武进万博广场其实属于半开放商场,虽然顶部有玻璃可以挡雨,但侧面有足够大的镂空。
这也导致该商业不能开放空调,整个商场里十分闷热,购物体验极差。
没有专业的团队运营和较差的购物体验感导致了万博广场的失利。
额外值得一提的是万博广场内福记旗下的大城小爱餐饮由于品牌优势,仍然是人满为患,每逢饭点都需要排队。绝对的强的品牌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但比万博广场更惨的是对面的武进购物中心。
若说常州最高档的商业莫过于常州购物中心了,很多年以前,各大奢侈品品牌均云集于此,新的购物中心也拔地而起,将于近两年准备开业。
但是说到武进购物中心,很多人表示没听说过,因为它已经落寞了很久。
到武进购物中心,看商铺格局你就知道这是根据以前的南大街仿建了,南大街尚且如此,更别说武进购物中心了。
现在武进购物中心已经沦落为外卖餐饮和培训机构的天堂。
武进首家五星级影院国信东方影城也已经停业关门。
作为一代人的记忆——湖塘神采飞扬游乐园也已经变成了家具广场。
这种街区式商业犹如同大哥大一样,注定会成为时代所抛弃的产物。
NO. 4|肆
2014-2019——武进吾悦广场
在经历了湖塘乐购商圈后,大众已经不满足于现状。
应运而生,及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吾悦广场亮相了。
武进吾悦广场也是新城第一座吾悦广场。
吾悦广场在首次开盘时还叫万博城市广场,而后彻底转型推出全新商业品牌:“吾悦广场。”
可能当时新城自己也没想到当时这一举措,使其成为江苏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当时刚好赶上万达因红色问题被逼出市场,商业综合体的空白刚好被新城弥补上。
时至今日,新城开业及待开业的吾悦广场已超过百座。
回到武进这第一座吾悦广场,当时的新城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新城第一个吾悦广场的第一批业主,我也是看着吾悦广场一点点长大。
最早吾悦广场先开放的是西侧的家乐福超市(现易买得)区域。
随后在2012年5月才整体正式开业。
但说实话,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运营经验,在随后的两年里吾悦广场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2014年,与武进吾悦广场相隔1公里的武进万达广场将于8月开业。
可能新城也感受到了当年商业龙头万达所带来的压力,降低了自身招商要求,大量引进品牌餐饮。
从2012年吾悦首次开业到2014年上半年期间,吾悦广场的5楼除了有少数的教育机构,几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直到2014年上半年,吾悦广场先后引进了海底捞、豆捞坊、外婆家(当年还是一线)、避风塘、新石器烤肉等诸多知名餐饮品牌来填补五楼的空白。
这一抢先卡位的举措以致于武进万达广场的餐饮店除了一家多伦多海鲜自助,依然没有太多拿的出手的餐饮品牌。
随后吾悦广场也越来越成熟,商家质量也越来越高,人气也越来越旺。
虽然后续也有星河cococity,路劲又一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出现。
但是像武进吾悦广场这种内街外街皆满铺运营的,还真的只有新城一家。
NO. 5|伍
关于商业的反思
我们经常听到“商业过剩,空置商铺太多了”。
其实这本身就是商业的一种迭代。
伴随着大众消费体验的提升,商业的本质也需要不断的更替。
古代信息传播闭塞,所以大家只能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聚集在一个区域来进行交易。
这也是我们商业中心最早的雏形。
那个时候生产力低下,大众也不在乎泥泞的石子路。
后来有一波大众先富裕起来,他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更高了,只卖高端产品的大型商场也应运而生。
与泥泞的石子路相比,大多数人更愿意进入明亮的商场。
不用再忍受炎炎夏日的酷暑,清凉的空调带来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
之后在购物体验提升的同时,几家不同类型的商场在聚合出一个新的中心。
你家购物,他家娱乐,我家餐饮,大家相辅相成。
现在,更为方便的商业综合体将购物、餐饮、娱乐整合在一个商业体内,所有业态的品牌再提升一次,大众体验感再次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当下大众消费也确实更偏向于城市综合体。
武进吾悦广场一到节假日,各大餐饮店铺排队不说,停车都十分困难。
商业空置不是因为商业过剩,而是因为商业需要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