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在古代,如果想念一个人,就会带上干粮,爬过山,涉过水,蒙蒙天亮出发,漆漆黑夜敲响你的门,看看你……”朴实而又美的让人想哭,赋予这份想念更大意义的,或许是不能马上见到的困难。在路上,在跋山涉水中不断体会着的等待和盼望,随着一步一步的靠近,仿佛听到了心跳出了身体在歌唱。
有些可惜,我们没有意识去等待,去寻找。很多时候,我们以直奔目标速度的快慢来定义了拥有的幸福指数。
玛亚在她的书中提到一次经历。
某次公众聚会,突然就有位女士,来不及让我观其全景,就以特写出现在我的面前,昂首抛出问题:“玛亚,你这双鞋在哪里买的?我的朋友想买一双,你告诉我一下。”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朝着自己身后四点钟的方向戳了一下。我往后退了一点,像被定在原地不能动了一样吃惊:我认识她么?我们以前说过话么?但是,我还是努力镇定下来,说:“我不是在深圳买的。”尽管没有该有的寒暄、过度,我也只能像是很熟悉她那样直接回答她了。“你告诉我!”她双臂抱在胸前。我好尴尬,不知要如何对话,才能使得我们的交谈可以显得文雅一点……当对方不按理出牌,这就很考验人了。“有点远 ,我在罗马买的。”我保持微笑,降低声音回答。“噢,那你告诉我多少钱?”对方竟然声调更高了,就好像要揭露我想掩盖的罪行。我实在无语,停了好几秒……
当我看到这段故事的时候,我跳起来放下书,跑到鞋柜,拿出在弗洛伦萨背回来的鞋。输入几个网购平台,发现都没有的时候,我真切的记得,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回想起,去欧洲之前的清单中其中有一件是:一双圆头的手工芭蕾舞平底鞋。查了很多资料,最终希望能买到佛罗伦萨的一个百年品牌。虽然已经不是手工制作了,但其品质,柔软度,纯正的欧洲风格都还在。价格60–100欧之间。
不太好找,罗马和米兰都没找到,在佛罗伦萨第一个半黄昏的的时候,左手边,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它。不亚于有梦里寻他千百度之雀跃感。
到店里,仔细试穿,店员用英语法语和手语告诉我每种鞋型的折扣,总退税的情况,鞋码的大小等等。心满意足地,满心欢喜的我离开。
回来和马先生分享,他问到:“你买了几双。”
我答:“两双,圆头尖头各一双。”
马先生问:“这么难找,这么远,不买多几对?”
我半笑半真答:“我怕爱不过来,就耽误了它……”
因为有了解的追求,因为有不断找不到的失望,因为有以为找不到的放下,因为有突然就找到了的喜悦,因为有翻山越岭背着它回来,因为不多的拥有……每一次穿它,我就会重新体味如上诸多的味道,就会更加小心的使用它,类似地有此刻正念的通透感。
如果拥有,是这么的难,这么的远,那么我愿意,我愿意慢慢来,愿意慢慢找,愿意,它就在那个街角安静的等待着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508/f325a468f2f1ee3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