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论语》中曾给出一种答案,孔子在论语中说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小人儒而言,我们会学什么呢?拿出道德图谱看一看,我们觉得小人如估计学的就是那表面的礼、乐、射、御、书、数,多半就是情感层面,那么还有问题,有小人就肯定有君子,那么君子又是干什么的呢?君子如学的是道德层面的知识,也就是下面学而篇说到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也就是孔子说道的六十而耳顺!耳顺也就是所谓的理解别人为什么这么说?但是自己却依然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传下大道!耳顺的威力还是很大的!
现在就是大家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而篇,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直译过来,意思就是,学习后并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你,不是一件美事吗?人不因为其他人说你反而去理解他,这不正是一君子吗?那么,“学而时习之”,为什么就会“说”呢?首先,这是要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为比如说我们解了一道我们不会的数学题,这样是挺快乐,但是似乎有些本能,我们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这样才叫真正的快乐!也就是比较接近道德层面了!那,“有朋自远方来”,为何会让你“乐”呢?首先,这个朋友,至少会从远方来看你,说明他关心你,这时,你的快乐便是情感上的乐!而朋友从远方来看你,是因为多了一个理解你的朋友!或许他还会跟你一起去传扬大道!这样也就是道德方面的乐!最少也就是理性层面的乐!但是,“人不知而不愠”,为什么这样的人就能成为“君子”?举个现实的例子,比如说,别人说了你什么,你不会生气,你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但是你依然要按照自己正确的想法去做事,这样就是所谓的耳顺,这样做是很好的,毕竟,你会理解别人,从而不改变自己正确的看法,这就说明你是有自己的想法了!
那么就是最终的讨论,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首先学是要为更好的自己而学,学多了,并不是无益,但也不要学的过头,而我们真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铺精神意义上的路,这就意味着,我们离找到精神上的家园的路更近的一步,所以我们学是为了这个学而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