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时,我曾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日更简书365天的目标,距离365天的一半还没有过去,在更到120多天的时候,已经完全更不下去了,根本不知道每天都写些什么。
我不想写流水账,于是每天各种找选题,通过看视频、看公众号来寻找一些可以写作的素材,刚开始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时间长了发现,热点事件容易踩坑,不知全貌的置评有可能是在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火爆的题材不擅长写,提不出一针见血的观点,所能写的就只有自身的经历,以及一些虚构的故事。
我通常会在前一天中午将第二天的更文写好,刚开始,前一天晚上,我就已经有了好几个选题作为素材,我甚至会一连写好几篇,每天发一篇,根本不愁无文可更,但现在,我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更文质量一篇差似一篇,刚开始能够保证一篇文章的字数不低于一千,现在超过一千都很少了。
刚开始能静下心来写小说,头脑里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现在感觉时间被工作和考试占用殆尽,留给写作的时间微乎其微,即使写了,也是为了应付日更。
现在的自己,头脑中的那些想法仿佛都蒸发了,大脑空空如也,再加上我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人际往来,这就导致我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素材,也无法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获得灵感。
这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所谓的写作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需要去用心感受生活,去经历,去爱,去受伤,去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只有这样,才能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那些历久弥新,经历时间的长河依旧熠熠生辉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本人的亲身实践和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创造出丝丝入扣的情节,表达出动人心魄的情感。
我并不奢望能写出那样的作品,我自知资质平庸,只是凭着对写作的爱好坚持到现在,我也从未靠写作变现过,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实施起来实在太难了,即使有一天我失业了,我也会去找其他工作,而不会将写作作为生存的手段,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我很佩服那些能靠写作养活自己的人,他们写作是为了赚钱,也确实赚到钱了,而我的写作则是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去迎合读者心理,不会去追捧热点,不会对时事进行评价,我只写自己想写的,如果我写的文字能让人产生一些心灵的共鸣,能给别人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甚至是帮助,那就是它们存在的最大的意义了。
虽然灵感枯竭,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但我还是会一直坚持写下去,完成自己定下的一个小目标,我不会像有些人那样日更一千多天,因为日更确实很难保证文章的质量,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碎碎念,不是说写流水账不好,而是简书是一个公开的平台,不可能像写日记一样去记录每天的生活。
也许有人把它当作日记本,记录每天的日常,但在我看来,它是一个练笔的平台,在这里可以不拘泥于题材写各种风格的文字,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长路漫漫,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就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