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圣彼得堡冬日纪行

圣彼得堡冬日纪行

作者: seanw196659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02:43 被阅读0次

          我走了,我去彼得堡,但却来到了列宁格勒。-《彼得堡-列宁格勒》歌词

          我对俄罗斯的认识,除了多年前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如高尔基、屠格涅夫、陀斯陀耶夫斯基、肖洛霍夫....,脑子里直观的印象还是来源于看过的苏联电影,厚重的工厂、办公楼、工人和士兵、宽大的马路、原野与白桦林。关于圣彼得堡、我记得以前叫列宁格勒,那里二战时曾经发生过一场著名的保卫战。

        当飞机在夜里下降到普尔科沃国际机场,停机坪上覆盖着雪,对于在北京刚度过一个干旱无雪的冬季的我,感到有点莫名兴奋。机场不大。圣彼得堡靠海多水,当地导游说昨天刚刚下过本世纪最大的一场雪,所以外面的感觉是阴冷。我一直觉得只有冬季来俄罗斯才会感受更深,公路上覆盖着厚厚的雪,这里的司机都开车很猛,车速丝毫不减,让人对战斗民族的豪迈个性有了初体验。

      我们这次圣彼得堡三天旅程,第一天会去参观叶卡捷琳娜宫和冬宫,第二天计划去夏宫、彼得堡要塞和军事博物馆,期间在涅瓦河畔和涅瓦大街逛逛。第三天去斯莫尔尼宫以及滴血大教堂,然后做高铁去莫斯科。

      俄罗斯的天亮的比北京晚一点,早晨7点半的时候,天还是黑蒙蒙的,人们踏着积雪或步行或驾车去上班,温度没有想象的那么低,行驶的汽车遇到跨马路的行人会主动提前停下让行人先行,而步行的路人大多安静沉默,目光专注,无视旁人。

      很幸运,第二天竟然是个晴天,据说晴天在圣彼得堡算是稀缺资源,一年只有四分之一的日子是晴天。叶卡捷琳娜宫位于市郊外大约30公里一个叫皇村的地方,也是著名的大诗人普希金居住并读书过的地方。车朝着郊外驶去,一路上积雪依旧,司机的车速也依旧飞快,路边的建筑像极了中国东北的老城市,6-7层的老公寓、灰色的厂房......茫茫雪原中不时能看到片片森林。

      我走了,我去彼得堡,但却来到了列宁格勒。

      这种感觉直到我到了皇村,到了普希金市,到了叶卡捷琳娜宫。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罗斯的传奇,先是彼得三世的皇后,后发动政变废黜了彼得三世自立为沙皇。在位期间先后战胜波兰土耳其,为俄罗斯帝国开疆拓土,成为和彼得大帝齐名的一代明君。

      而她是个德意志人,她原来的名字叫索菲亚。

      彼得皇帝其实也是德意志人,而且还是瑞典王储,不会说俄语,相貌平平,胆小多疑,做了俄国沙皇后却无法消除掉内心充盈的德意志情节,在对普鲁士的外交政策上损害俄罗斯的利益,导致了贵族们的不满。

      这也是索菲亚政变得以成功的原因。

      她不仅是德意志人,还据说是俄罗斯开国大公留里克家族的后裔远亲,就像早年其远祖留里克带领维京战士们越过波罗的海,从瑞典来到这片大陆做了斯拉夫人的王,她给自己取了俄罗斯名字,改信了东正教,彻底融入俄罗斯,做了帝国的沙皇,战胜强敌,打通帝国到波罗的海的通道,为俄罗斯帝国开疆拓土。

    初至皇村 蓝基色调的叶卡捷琳娜宫 叶宫墙壁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搜集了大量欧洲顶尖的艺术品,生活奢华,同时推崇当时流行欧洲的启蒙思想,其最令人称道的是对狄德罗的资助和将伏尔泰视为良师益友。

    宫殿内部 宫殿内部装饰奢华 每个房间内都有青花瓷装饰,遍布精密的古典风格的油画。 年轻的叶卡捷琳娜,美貌而拥有众多情夫,其中最著名也是最长久的是波将金元帅,一艘战舰以他命名。 老年的叶卡捷琳娜像 女皇的一件奢华长裙 餐厅 餐厅 宫殿一侧顶部的金色圆塔顶 皇村的普希金像,侧首沉思。 叶卡捷琳娜花园之冬 古希腊英雄雕像 池中水鸭 冬日的花园一角 花园路边卖艺的银笛演奏家 皇村居民

    离开皇村,下午的旅程是去冬宫,位于圣彼得堡老城中心。

    关于这座城市的更名,出生在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在《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中描述过:首先是“圣”这个前缀从这座城市的名字里消失了,然后逐渐地、但合理地: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反德情绪,“彼得堡”(这个德国名字)变成了“彼得格勒”。然后“有一天,一列火车抵达芬兰站(火车站名),一个小个子男人从车辆里出来,爬上了一部装甲车的顶盖。”

        “这次抵达,对这个民族是一场灾难,对这座城市却是一次拯救。因为它的发展完全停下来,如同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这座城市冻结了”

      是的,1918年,俄罗斯变成了苏联,这一年苏联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到莫斯科。随后在1924年列宁逝世,为了纪念列宁,彼得格勒的名字变成列宁格勒。

    然而我在圣彼得堡老城看不到列宁格勒。

    河道遍布圣彼得堡老城

      冬宫博物馆也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巴黎的罗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而它,也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有关,最早是女皇存放收藏的伦勃朗、鲁本斯绘画的私人宫殿,如今存放有两百多万件收藏品,遍及绘画、雕塑、顶尖工艺品、藏书、文物古董.....还有一个埃及厅专门存放从埃及搜罗来的木乃伊等古物。

    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中间的亚历山大柱纪念1812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率俄军战胜拿破仑 冬宫(艾尔米塔什宫博物馆  ) 圣彼得堡宫殿广场 博物馆内部大厅 沙皇及将军们画像 沙皇皇座 彩色玻璃圣像 亚历山大一世和将军们 伦勃朗展厅 绘画展厅 拉斐尔展厅 宫内屋顶遍布精美绘画 拉斐尔厅 宫内廊柱

    “ 这些沉重铜框里的油画、这些雕像,古典的廊柱、这些支撑着阳台的装饰和躯干像、这些我们能从中看到的世界历史、希腊、罗马、埃及.....,他们全部在那里...........所有这一切,都与列宁无关”(约瑟夫·布罗茨基《小于一》)

    离开冬宫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俄罗斯的冬季昼短夜长,时已近黄昏,我们来到涅瓦河旁。象征着彼得大帝的青铜骑士像在河边矗立着,静静地看着涅瓦河畔天边的斜阳。

                  那里在寥廓的海波之旁

                  他站着充满了伟大的思想

               河水广阔地奔流,独木船

                  在波涛上摇荡,孤单而凄凉

                                                                                      ——普希金《青铜骑士》

        如今,河中无船,只有冰封和白雪。

        所有这一切,都与列宁无关。

    青铜骑士 青铜骑士注视着涅瓦河 冰封涅瓦河畔的冬日斜阳 涅瓦河畔圣以撒基耶夫大教堂 黄昏中的圣彼得堡 尼古拉一世像及十二月党人广场

        回酒店休息一夜,第二天又开始大雪纷飞。按照计划,我们先到了夏宫。

        夏宫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岸边,是彼得一世大帝为了纪念战胜强敌瑞典所建。这里最著名的是它那遍布花园的喷泉和金色雕像,另外可以在这里从波罗的海芬兰湾岸边向对面眺望。当然大雪纷飞的冬季,不仅喷泉都冻上了,海面也是白茫茫一片。

    雪中的夏宫 珀尔修斯手持美杜莎之头 芬兰湾覆盖着白雪 夏宫内部陈设

    据说圣彼得堡这个名字的独特性,是其融合了拉丁文的圣、东正教圣徒彼得的希腊文名字以及德文“堡”。最早是彼得大帝在涅瓦河畔一个野兔遍布的小岛上建立的一座要塞,在此沙皇彼得一世率军战胜了瑞典人。

                  “我们就要从这里威胁瑞典

                    在这里就要建立起城堡

                    使傲慢的邻邦感到难堪

                    大自然在这里设好了窗口

                      我们打开它便通向欧洲

                      就在海边我们要站稳脚步

                      各国的船帆将要来汇集

                        在这新的海程上游历

                        而我们将在海空里欢舞”

                                                                                          ——普希金《青铜骑士》

      一切关于这位被称作大帝的沙皇的描述都不如普希金的诗句生动。而实际上彼得一世的哥哥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那位睿智却多病而亡的皇帝虽仅仅在位六年,就完成了比以往沙皇一生的业绩还要多的成就,为彼得一世即位后的多项改革奠定了基础。而彼得大帝,这位身高两米霸气十足的君主率领着他的近卫军团和俄罗斯帝国一路向西,战胜强敌瑞典,开始了全力融入欧洲,他建立了圣彼得堡城,并把首都从莫斯科移到了这座波罗的海边,离欧洲最近的城市。

      冒着大雪,我们又来到了涅瓦河畔,雪中冰封的涅瓦河,河上有太多的古老桥梁,这里有斯芬克斯、有彼得保罗要塞;有列宾美术学院、有海神石柱,这里是圣彼得堡的中心,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没胡子的斯芬克斯像,1832年埃及国王送给圣彼得堡的礼物。 海神柱,是导航塔,也是俄罗斯战胜大海的象征。 河对岸的彼得保罗要塞 圣彼得保罗要塞

      这里也有阿芙乐尔巡洋舰,水兵们面向冬宫,打响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推翻了临时政府,终结了罗曼诺夫王朝沙皇帝制。如今它静静地停驶在涅瓦河畔,作为历史的记忆,供游人参观,时过境迁,是非功过,均已为过眼云烟。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升旗仪式 古老的要塞 炮兵博物馆 炮兵博物馆旁不知名雕像 要塞里教堂大门上的东正教圣母像

      关于东正教,在来俄罗斯前,我曾计划带回一小幅圣像,作为此次旅行的纪念品。

      我对俄罗斯东正教的最初印象,还是儿时在读过的高尔基小说连环画《童年》里,快活而可怜的雇工小伙子茨冈在寒冬里背着十字架去坟地,最后被十字架压死了。“他们让他在刮风下雪的寒冬背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到雅科夫舅舅亡妻的坟上去。十字架要两个人吃力地抬起来才能放到他背上,而他只有19岁。结果脚被绊了一下,十字架砸在脊背上,他因失血过多而死。”

      高尔基的小说里,当时的俄罗斯、庄园、农奴……还有东正教的仪式都是那么黑暗和沉重,不过图书中的圣像画却很精美。

      后来逐渐从读书中了解到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东罗马派。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大公红太阳弗拉基米尔强行号召全体国民集体受洗东正教,弗拉基米尔一世还娶了拜占庭的安娜公主。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土耳其灭亡,14岁的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亚(和叶卡捷琳娜同名)逃到罗马,后被罗马教廷送到莫斯科,嫁给了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最后又是通过阴谋、政变等一系列手段,索菲亚的儿子瓦西里继承大公之位,并由于拜占庭末代皇子绝嗣,而继承了拜占庭皇帝的称号。而瓦西里的儿子伊凡四世成为俄罗斯第一个沙皇(凯撒)。

      索菲亚远嫁莫斯科,使俄罗斯人自视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 同时也导致俄罗斯和土耳其延续几百年的宿怨和纷争,最终,另一个嫁到圣彼得堡的索菲亚战胜了土耳其,打通了俄罗斯的出海口。

      东正教不仅给俄罗斯人带来精神寄托,还带来希腊文字、文明和文化,已经成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根基。这次在圣彼得堡,感受到了很多俄罗斯教徒对东正教的虔诚。

    涅瓦大街上的喀山大教堂,建成于1811年,里面不仅供奉着著名的喀山圣母像(传说在多次关键时刻显灵),还安置着库图佐夫元帅的骨灰。

    喀山大教堂 库图佐夫雕像 巴克来德托利元帅塑像 像阿赫玛托娃的女士

      当进入教堂内部,被密布的华丽的圣像和雕塑所震撼,然而里面是真正进行弥撒活动的教堂,不是博物馆,不允许拍照,不过这一遗憾在后一天被弥补。

      走出教堂,又近黄昏,今天看不到斜阳西下,只有飘飘雪花,悠扬在老城上空。路边的建筑开始亮起灯光,在雪雾中迷离而温馨,走在涅瓦大街上,路边墙皮脱落,建筑陈旧古典,行人依旧匆匆忙忙,身形修长优雅,目光冷漠专注。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与列宁格勒无关。

    涅瓦大街上的行人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行人 涅瓦大街旁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的黄昏

      圣彼得堡之夜,在市中心离开涅瓦大街几公里之外,街巷空寂而萧条,有人说其地位在俄罗斯如同我国的上海,而其商业的活跃不仅远不如上海,也不如京城,店铺餐馆不多,而且位置间隔较远。老城区基本上都是巴洛克式的老房子,路边不大的窗子里透出暗暗的灯光,有些小餐馆靠近了才能辨认出小小的招牌,远不如我们国内的招牌夸张。街道上铺着有轨电车的轨道,空中遍布的电线杂乱无章。

      忽然又想起布罗茨基所写的,这座城市冻结了,这却是一种拯救。

      如果北京在几十年前也被冻结了,会是一种拯救么?

      第三天的旅程是斯莫尔尼宫以及滴血大教堂,然后会从芬兰火车站做高铁去莫斯科。

      雪停了,然而天空依旧阴郁。

        斯莫尔尼宫,或者斯莫尔尼修道院,一座19世纪初的教堂,天蓝色和白色搭配,意大利人设计。

        这里倒是和列宁有关,1917年被用作十月革命司令部,列宁在这里发布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而如今却是一座教堂,牧师在里面做弥撒,信徒们排着队,低着头,用三个手指从右向左在胸前划十字,管风琴的声音在教堂穹顶盘旋。

    斯莫尔尼宫 斯莫尔尼宫

        列宁在这里发出指令后,布尔什维克们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冬宫,然后在1918年,他们把权力的核心迁到了莫斯科。

        关于迁都的原因,有人分析是这里太靠近欧洲了,革命者们不得不考虑英国皇家海军的威胁。也有人认为,圣彼得堡从来就不是权力中心,这里的海洋性有助于俄罗斯融入欧洲,却无法代表俄罗斯的思想、个性和心灵。列宁为权力而来,而在这里,列宁看不到权力。

        迁都使圣彼得堡变得停滞,也使它躲过了大革命的喧嚣和破坏,直到今天,圣彼得堡老城风貌保存完整,这的确是一种拯救。

      我们到达滴血大教堂的时候,教堂在维修。

        这座教堂和亚历山大二世有关,对内,他废除了农奴制、推动君主立宪,对外,与清朝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开拓了远东的大片疆域。并废除与土耳其的合约,第三次战胜土耳其,导致巴尔干诸国脱离土耳其独立,其赫赫功绩对俄罗斯不失为一代开明国君。然而他仍不免于激进派革命者的刺杀。第一枚炸弹炸伤了它的卫兵和车夫,此时这位君主表现出高尚的品格,不顾危险执意下车观察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出的第二枚炸弹爆炸......

    教堂设计为暗红色,如同干涸的滴血的颜色,如今被作为博物馆,供游客入内参观。

    滴血大教堂 教堂外观 教堂外观 教堂内部装饰圣像,美轮美奂 教堂内部装饰圣像,美轮美奂 教堂内部装饰圣像,美轮美奂 教堂内部圣像 教堂圣像

        圣彼得堡老城完整地保存了百年前的风貌,这里没有太高的建筑,如果想看圣彼得堡全城,最好的地点是登上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屋顶。这座世界级的巨大圆顶教堂是我们第一天路过的地方,当时匆匆而过,如今虽得以进入一窥究竟,然依旧匆匆。

    远眺圣彼得布尔要塞 十二月党人广场 圣以撒基耶夫教堂 圣以撒基耶夫教堂 圣以撒基耶夫教堂内部

      这座城市很幸运。

        一系列革命在这里起源、发生,不论后世的结果如何,在当时的年代,很难说这些行动不具备现实性与合理性。虽然说,革命导致一种群体性仇恨,伴随这种仇恨的是大规模的破坏、变革和杀戮,难以避免。

      然而圣彼得堡却避免了。

    “安静、不动。这座城市耸立着,看着四季的流逝。在彼得堡,一切都可以改变,除了它的天气还有它的光。那是北极光,苍白而扩散.........在这光中,一个走路者的思想会走得比他的目的地还远..."——布罗茨基《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

      这里汇集了全俄罗斯最多的宫殿、教堂、诗歌、文学、绘画、艺术品。而我更羡慕它那遍布城市的河流,无处不在的水源。

      然而这里是真正的俄罗斯么?那个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沉重、压抑的有点错乱的俄罗斯,那个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表现的悲怆的俄罗斯,抑或它只是一个柴可夫斯基的俄罗斯,一个欧洲化的俄罗斯表象?

    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也许我们到了莫斯科以后,会看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俄罗斯,就像有人所说的:“在欧洲,我们是亚洲人;在亚洲,我们是欧洲人”。这就是俄罗斯的真谛。

    别了,圣彼得堡老城,这里从来就不是列宁格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圣彼得堡冬日纪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xq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