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

作者: 雯雯0823 | 来源:发表于2024-01-13 23:19 被阅读0次

    《了不起的我》是陈海贤老师的代表作,最初看这本书,也是想看一本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曾经我尝试过《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我国教育部心理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最后实在没有深入读下去几章,就束之高阁了,很是遗憾,所以想通过一本心理学的畅销书籍来初涉心理学,同时也是作为心理学的入门书籍。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一位本书读者都会有自己深刻的感悟,于我而言,本书回答我心中萦绕已久的几个困惑:

    “ 为何要做‘个案概念化'?”

    作者起笔便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书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案例,穿插着心理学理论,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关于“个案概念化”的思考。“个案概念化”这五个字其实细细想来是在我走进心理咨询室才真切地认识到它,也理解了为什么我需要学习理论。来访者带着问题来到心理咨询室,这个“问题”各有不同,但是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用理论去理解来访者的“问题”。这些理论便用于支撑个案概念化,理解和治疗都在概念化的框架中,比如我们要用认知行为疗法,那我们要了解来访者的思维方式,扰乱来访者其实并不是某个人某件事,而是对待这些人与事的一些不合理认知,带来不合理认知的常有三种思维方式:僵固思维、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只有我们在认知层面识别到来访者的思维方式才能进一步的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出改变。

    “ 如何改变思维方式?”

    这里的改变更多时候指向的是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型,也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比如有的人看着半杯水,会觉得只剩下半杯水,太少了;而有的人会认为这里还有半杯水可以喝,实在是太幸运了。这不仅仅是悲观与乐观的区别,更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的区别。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行为模式、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这也涉及到心理学中最经常提到的“情绪ABC理论”。书中把改变比喻成一条河的流动,需要有三个条件:张力、河道和源头活水。创造性思维可以创造张力,控制的两分法: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是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用两分法可以让张力变为动力。而找到河流流动的第三个条件——源头活水的方法,就是与现实接触。作者提出“近”的思维、“远”的思维让我们分清真实的、正在发生的和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选择用“近”的思维会不断地和现实接触,可以让我们更加地接近现实,思考现实中实际能作出的改变。

    “ 如何处理关系中的难题?”

    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写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毎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中,关系塑造着自我,影响着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每个人在关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不情之请,在你不知道答应或是拒绝的时候,也许可以试一试陈海贤老师在书中所讲的“课题分离”的方法,倾听内心的呼声。这里说的“课题”,你可以理解成,谁的课题就是谁的事,他要来对这件事直接负责并承担最后的结果。拒绝别人这个话题,如果我们用课题分离的思路来理解。别人遇到困难提出请求,那是别人的事。可是接受还是拒绝,那是我们自己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拒绝起来有困难,就抱怨别人不该提请求。如果我们选择拒绝,别人怎么评价,那又是别人的事了。它既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也不是我们能剥夺的。

    “ 如何面对选择?”

    在陈海贤老师的书中提到了两个关于选择的误区。我们总轻易地认为,选项不够好就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需要为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代表这个选择不够理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总要为我们的选择负责任,它也许不够好,但能够使得选择变得称心如意的,只能靠我们实际行动,以及内心想法的转变。

    写在最后: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在改变的过程。从青葱到成熟,从懵懂到开悟,每一步都有它的疼痛,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凡是成长的过程中必然经过挫折、自我否认、必然经历疼痛和失败。在屡败屡战中站起来,才终将成就了不起的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不起的我》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yq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