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家将》听评记 2

《杨家将》听评记 2

作者: 典典的蟹妈 | 来源:发表于2023-10-13 07:19 被阅读0次

从第26回开始,杨家将转场,呼家将上场。呼延家十二岁的小爷们呼延丕显现身,在皇上面前讨得双王封诏,奉旨替父上边关智擒潘仁美。

听过《呼家将》的人都知道,呼延丕显最后死得很惨,也是遭奸臣陷害被满门抄斩,而且死后全家尸首筑成了肉丘坟。当然,评书套路是必须留一个活口回来报仇,呼延庆上坟便是后话。单说这呼延丕显,少年时文武双全,聪慧过人,能言善辩,把个潘仁美哄得团团转,哪里想得到老年后惨死如斯?知道了他的最终结局,再看他少年时的精彩,竟有了悲剧的底色。其实,从古至今,世上哪个人的最终结局不是死呢?所以,人生能得精彩且精彩,管他少年还是老年。

呼延丕显押着潘仁美回到京城后,寇准登场。寇老西儿,这是在刘兰芳评书中唯一一个带有地方口音的人物,平平常常一句话,一经他用山西话说出,竟莫名带来了喜感。寇准接手审理潘杨之案,所用方法无非是刑讯逼供和装神弄鬼,相比热播过的《狄仁杰探案》、《唐朝诡事录》等古代悬疑探案剧,显得有些小儿科,不过在当时的八十年代,大众对影视剧的胃口尚未开化之际,还是有些吸引人的噱头。

寇准审案中还有个插曲,西宫娘娘潘赛花为救父亲潘仁美,像个村妇一样,不惜当众自损形象大闹公堂,逼寇准就范。偏偏寇老西儿拿命硬杠上了,到金殿上也宁死不屈,幸得八贤王相助,这才转危为安。这一切,呼延丕显在堂下殿上都亲眼目睹,他成年后经历了同一桥段的历史重演,却没有贵人为他保命了。少年时聪明太过,成年时智慧用尽,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家人。实在可惜!

第40回,潘仁美终于领了盒饭,连同两个儿子潘龙潘虎一起,死在了杨六郎的梅花枪下。剧情安排很爽,但细琢磨一下,总觉得杨六郎有些滥杀无辜。潘家两个儿子死得有点冤,他俩只是父亲帐下两个跟屁虫,所有针对杨家的阴谋诡计都是潘仁美一人所为,乃至射杀杨七郎这件事都是两个儿子和众多军士奉潘仁美之命参与实施的。主犯潘仁美当诛,其他从犯当从轻发落。可是,因为宋太宗赵光义无脑偏袒国丈潘仁美,这才让杨六郎不得不以平息叛乱的名义先斩后奏了。当然,评书里的奸臣必定通敌谋反,这也是套路,不然就找不到杀他的理由了。

相关文章

  • 听《杨家将》有感

    “君叫臣亡,臣不得不亡;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我总是对这句话一知半解,但是自从听了《杨家将》这本书之后...

  • 千年风云宋辽古战道

    从小就喜欢英雄,爱听英雄故事。岳飞、杨家将等汉族的民族英雄都是从小听评书就耳熟能详的。听爷爷讲杨家将与我们的家乡...

  • 点评记录2

    亲爱的佳瑜老师,你好,我是小曼。从千人团一期到二期,您是我的领路人,您指引了我演讲的方向,一直鼓励我坚持,在这里要...

  • 歌吹红碱淖

    小时候听外婆讲杨家将的故事,常常听得入迷。杨家将忠勇爱国的光辉形象早就在幼小的心灵扎了根。血溅金沙滩,杨老令公撞死...

  • 声音的魅力

    我这人喜欢听,不喜欢说。 听评书,听相声,听小说,听戏剧,听一切悦耳的声音。 从小学起,就开始听刘兰芳的《杨家将》...

  • 2019-11-23

    杨家将

  • 高文诗词作品:《忠烈杨家将 外三首》

    《忠烈杨家将 外三首》的诗词背景和思路: 作者翻阅和了解有关杨家将的历史文献记载后,创作《忠烈杨家将 外三首》仿古...

  • 又见杨家将

    记得当年放学余,几番忘食听评书。 一门忠烈杨家将,多少情怀还似初。 2012.8(1599)

  • 匣子里的快乐

    小时候家里有个匣子,是收音机的俗称。知道《杨家将》就是从匣子开始,听的如痴如醉。 属于娃娃的节目不多,除了听评书就...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1、“杨家将”早就消失了 “杨家将”在历史上确有真实出处,但没有小说中这样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家将》听评记 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cb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