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人物故事
春秋第一伟人子产

春秋第一伟人子产

作者: 萤火张 | 来源:发表于2023-04-12 19:03 被阅读0次

    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是郑穆公之孙。

    01、出身贵族,见解独特

    子产身份高贵,他的祖父是郑穆公。子产是郑国公子发的儿子,因为是贵族出身,所以也就有了入仕的资格。

    他学识广博,才能卓著,年轻时就显露出才华和见识。

    公子发曾领兵入侵蔡国,并俘虏了蔡国司马。郑国上下都很高兴,唯独子产与众不同。

    他忧心地说,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这是天大的祸患。

    如果临近的楚国前来讨伐,郑国只能投降。而旁边的晋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那郑国就会陷入战乱之中。

    公子发愤怒地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国家有出兵的重大命令,而且有执政的卿在那里,小孩子说这些话,是会被杀的。”

    02、从容平定叛乱,劝阻公子嘉

    公元前563年,郑国爆发了“五族之乱”。郑国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

    挟持郑简公,杀死郑国一众公子,其中就包括公子发。

    子产闻讯临危不乱,设置守门的警卫,配齐所有的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

    在完成防守准备后,安抚百官,调动军队,收敛父亲的尸骨,然后率军冲入王宫平叛。

    公孙虿率领国人援助他,杀了尉止和子师仆,叛乱者全部被杀死。

    侯晋逃亡到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叛乱平息之后,只有公子嘉幸免于难。于是公子嘉就制定盟书,想要独揽朝政,

    他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取执政法令,不得参与朝,但遭到了百官的反对。

    子产就向公子嘉进言,众怒难犯,不如烧掉盟书安抚众人。

    公子嘉思虑再三只能答应,于是在仓门的外边烧掉了盟书,众人这才安定了。

    但公子嘉专权之心不改,最终被郑简公所杀。公子嘉死后,郑简公任命子产为卿。

    03、击败陈国,仁义之师

    郑国与晋国结盟,临近的陈国则倒向楚国。陈哀公会合楚王进攻郑国。

    陈军经过的路上,所有的水井被填塞,所有的树木被砍伐。

    陈军这种很不人道、很恶劣的行径,引起郑国君臣军民义愤。

    公元前548年六月,子展、子产受国家之托,率领七百辆战车攻打陈国,惩罚陈国“战争罪”。

    郑军士气高涨,同仇敌忾,在夜幕掩护下发动突然袭击,很快就进入了陈国都城。

    子展命令军队不许进入陈国国君陈哀公的宫室,和子产一起亲自守卫在宫室门口。

    陈哀公当天晚上扶着太子逃到荒郊野外,在坟地里躲了一夜。

    第二天局势平静后,回到自己宫室,尽管到处都是郑国占领军,但陈哀公并没有受到伤害。

    陈哀公先让大臣把宗庙祭器馈赠给郑军将领,然后面见郑国将帅。

    陈哀公身着丧服,以示甘愿伏刑受死;抱着土地神的神主牌位,意为认罪降服。

    土地任由分割,还让自己手下男男女女分开排列,绳捆索绑,在朝廷上等候郑人发落。

    子产则进入宫室后,点了点俘虏人数就退了出去,主帅在此,作为副帅还要控制好部队以防生乱。

    司徒归还俘虏的百官宗族,司马归还兵符,司空归还土地。这一切交割清楚后,子展和子产率领郑军返回了郑国。

    随后,子产前往晋国奉献战利品。郑简公将六座城邑封给子产,作为入陈战功的赏赐。

    子产依礼制推辞,最后只接受了三座,得到公孙挥的赞扬。

    04、伯有之乱中不偏不倚,得以执政

    公元前544年,郑国摄政的子展去世了,罕虎接了班。罕虎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良族的良霄和驷族的子皙却不是省油的灯,俩人一直在闹矛盾,连郑简公都出面替他们调解,盟誓了两次也不管用,

    终于在第二年七月,子皙杀了良氏族人,打跑了嗜酒如命的良霄,并且放火烧了他的家。

    良霄不服气,又带人杀回都城,被驷氏族长驷带率领国人把良霄一伙给团灭了。

    一开始,两边的人都来拉子产加入己方阵营。子产都拒绝了,说道:“弟兄手足相残,我能帮谁呢?我只能听老天的吧。”

    良霄被杀之后,子产收殓了他的尸体,给他穿上衣服,伏在他的大腿上嚎啕大哭。

    哭完了,子产又安葬了良族的死难者。驷族的人杀红了眼,又要去杀子产,罕虎发怒才制止了他们。

    事后,子产的不偏不倚得到罕虎的信任,正式执掌郑国国政。

    罕氏是七穆中的大族。子产在论尹何为政等事中表现出的才华、见地与品质,使他得到的罕氏宗主罕虎的信任和大力支持。

    05、进行大力改革,强盛郑国

    子产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渐渐使郑国强盛起来。

    1)推行田制改革,作田洫

    公元前543年子产为田洫,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

    子产在郑国推行田制改革,以此来应对贵族占田过限、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情况。

    推行田制改革,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土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

    对于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这种田制改革必然会牵涉到既得者的利益,骄傲奢侈的,推翻他。

    子产的改革举措一度受到激烈的批评,但到执政满三年时反而得到赞颂。

    2)改革兵制,作丘赋

    “作田洫”后五年,子产又“作丘赋”。“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区。

    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郑国统治阶级从此也要求“丘”所在的被统治阶级供应军赋了,丘赋规定野人也可以当兵。

    这项改革主要是打破当时国野分界,把原来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承担的兵役扩大到野人,这样大大扩大了兵源。

    子产开征丘赋,引发民众抨击与咒骂,子宽(浑罕)将民众的话转告子产。

    但子产不为所动,表示民众咒骂有什么妨害?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都不计较。

    他觉得做好事的人不改变法制,所以能够有所成功,百姓不能放纵,法制不能更改。

    虽然,这次改革因为取消国人特权而受到部分特权阶级的反对和阻挠,但他还是坚定地将改革推行下去了。

    3)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子产参与政事,反对向难以胜任其职的尹何委以重任,而能够选贤举能并且人尽其才。

    冯简子博学多才,能断大事,当时郑国凡事要跟诸侯打交道,许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议,再做决定。

    子太叔(游吉)外貌秀美而内有文采,在子产执政之时,游吉就专门负责外交、

    子羽能了解四方诸侯的政令,而且了解他们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又善于辞令。

    裨谌能出谋划策,在野外策划就正确,在城里策划就不得当。

    郑国将要有外交上的事情,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方诸侯的政令,并且让他写一些有关的外交辞令稿。

    子羽和裨谌一起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把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决定。

    计划完成,就交给子太叔执行,交往诸侯应对宾客,故此,很少有把事情办坏的时候。

    4)子产不毁乡校

    公元前542年,子产最信任的智囊然明来告诉子产,说有人在乡校议论国事,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让子产把郑国各地的乡校捣毁关闭。

    子产听完,说:“干嘛要这么干?国人们早晚忙完了自己的事,到乡校游玩散心,顺便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善恶。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下去,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啊!干嘛要捣毁?

    我只听说坚持善政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胁的办法可以防止怨恨。

    如果用压制的办法,当然可以很快堵住大家的嘴,但这样就像防止大河决口一样。

    河水如果决了大口子,必然会伤害很多人,那我们谁也救不了。不如开个小决口,慢慢引导。”

    子产能够宽容,不滥用职权,充分保障国人的言论自由,做到以民为师,这是何等难能可贵的胸怀!然明听了子产的话,对他越发敬佩了。

    2)刑书于鼎

    元前536年农历三月,子产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

    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这一举措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转而确定刑法的内容。

    刑书的公布象征着“编户齐民”法律的诞生,不论在法制史上还是在社会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子产公布“刑书”,开启了春秋晚期成文法公开化运动的先河。

    子产执政一年,不再有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浪荡子,老年人无需提重物,孩童不用下田耕种。

    两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再出现哄抬物价的情况,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

    郑国在子产的推动下呈现出中兴局面。其政治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06、楚国借联姻想侵犯郑国,子产机警化解危机

    楚国的公子围要迎娶郑国的公孙段氏为妻。没有想到公子围去郑国迎亲的时候,却带着伍举将军等一大帮兵力。

    公子围这种不寻常的举动,引起子产的警惕性,他决定不让他们住到城里来。

    子产派专门负责接待的子羽去见公子围,说:我们郑国是小国,都城小,住不了这么多人,你们还是先住在城外吧!”

    公子围听了之后,心里当然很不爽。于是他就派太宰伯州犁去交涉。

    大官员伯州回答子产道:“婚礼怎么好在郊外举行?我们临来时已经在楚庄王、楚共王神庙里祭告过,如果在城外迎亲,这岂不是对我们楚国的羞辱?

    再说,这对郑国也不体面。对我们这些楚国大臣来说,更是耻辱,回国以后,恐怕都无法再继续做官了。”

    子产却板起面孔,非常庄重地说道:“我们郑国国小,但这并不是我们什么人的错误。而如果只依赖大国而自己不加防备,那才是错误。

    我们本想郑楚联姻后,在我们遇到危难时能得到贵国的保护,可是你们却带了坏心思来打我国的主意,我们能不警惕吗?”

    公子围和楚国大夫们知道郑国早有了准备,便只好答应不带兵甲进城迎亲。最终,因为子产的机智,郑国才免于一场被灭亡的灾难。

    07、杰出外交才能

    子产主导了郑国的外交,确立并坚持“从晋和楚”的外交方针,为郑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国夹处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子产在与两国交往时能够不卑不亢,竭力维护本国利权。

    (1)出使晋国遭怠慢,据理力争

    公元前551年,子产被委以重任,跟随郑简公前往晋国访问。小国访问大国无非就是寻求庇护、上纳贡品。

    晋平公和正卿范宣子都没把郑国的来访放在心上,像往常一样让客人住进宾馆,晾上一段时间。

    子产等了两天不见晋君召见,而宾馆的大门狭窄,使团的车辆在外呆了两天都不能进去。

    车上的贡品不但要风吹日晒,还要派人看护,弄得大家都很疲惫。

    子产眉头一皱,果断下令把宾馆的围墙扒掉,把车马都安顿了进去。

    晋国的士文伯前来责问,子产义正言辞的解释,又以晋文公时的情况与今相比,晋国表现得太过无礼了。

    子产的一番话叫士文伯说不出话,赵文子赶紧接见郑简公,礼仪有加,宴礼也格外隆重,送的礼更加丰厚,并送他们回国。

    (2)告范宣子书,要求减轻赋贡

    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前549年(郑简公十七年)农历二月,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随行的子西(公孙夏)带去一封信,将这事告诉范宣子。

    信上说:“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有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征收大量贡品,我对此感到困惑。

    听说君子掌管国家和大夫家室事务的,不担忧没有财货,而担忧没有美名。

    诸侯的财货聚集在晋国国君的宗室,诸侯就离心。如晋国人离心,您的垮台时财货又能用到哪里呢?

    美名是传播德行的载体,有了德行就能与人同乐,与人同乐则在位长久。”

    拆国宾馆事件中,范宣子已经见识过子产的能力,对他很是欣赏。

    这次见到子产的来信,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就下令减轻郑国的贡品。

    (3)慰问晋平公,子产博学多才

    子产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公元前541年,听说晋平公卧病不起,子产奉命去慰问。

    见到叔向,叔向就问道:“寡君的病情很严重,占卜的人说,'是实沈、台骀在作祟。’太史也不知道他们是谁。请问这是什么神啊?”

    子产想都没想,就给叔向讲起了黄帝、尧舜时期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实沈、台骀的来历,原来实沈是参星之神,台骀是汾水之神。

    但是山川之神兴的是水旱瘟疫之灾,日月星辰之神兴的是风霜雨雪之灾,这都是可以通过祭祀来免除的。

    至于晋平公的疾病,和这些都没啥关系,他是因为饮食无度、贪恋女色、作息不规律导致的。

    光是同姓的美女,晋平公就娶了四个。现在赶紧把她们打发走还来得及,否则一定还会病得更重。

    晋平公听完叔向转述的子产的话,佩服的五体投地,连连说:“子产真是博物君子啊!

    (4)平丘会盟,被称“国家柱石”

    公元前529年8月,子产年事已高,仍然陪同郑简公参加了平丘会盟。在这次盟会上,子产再次为进贡财物的等次和晋国人争论。

    他说:“周天子的规矩,进贡财物的等次是以诸侯地位的高低为依据的,地位越高的进贡的越多,

    我们郑国只是男爵,却和公侯一级的国家承担的贡赋一样重,恐怕我们负担不起,特提请大会予以考虑。

    如果大国索取贡赋无度的话,小国的灭亡就可以看得见了,那会盟的意义何在呢?”

    从中午一直争论到黄昏,子产的坚持终于让晋国人妥协了,同意降低郑国进贡财物的等次。

    会盟的前前后后子产表现出色,被孔子誉为“国家柱石”。

    (5)子产义绝韩宣子

    公元前526年3月,晋国执政大臣韩宣子到郑国访问。

    韩宣子是晋国元老韩献子之次子,是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执政大臣。

    郑定公在王宫里设宴款待韩宣子一行,子产亲自安排接待礼宾事宜。

    宾主之间相互寒暄、把酒言欢,喝到酒酣耳热之时,韩宣子有意无意之间向郑国方面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韩宣子十分喜欢随身佩带的一只玉环,玉环一共三片,每片上侈下敛,合三而成规。

    只可惜这玉环并不完整,缺少第三片,韩宣子来到郑国,发现自己所佩玉环的第三片为一个郑国商人所有。

    如果能把这第三片玉收入囊中,所钟爱的美玉就完整了,也不枉来郑国一趟。

    想到这里,韩宣子就把自己的小小要求给郑定公提了,满怀希望地等待着郑定公的答复。

    谁曾想,还未等郑定公说话,子产非常客气地回答说,“大人所要的那片玉环不是咱官家的东西,我们国君是爱莫能助啊”。

    眼见得请求被回绝,韩宣子脸上泛起了藏不住的失望。

    在一旁的子太叔、子羽两位大臣连忙对子产说:“韩大人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二心。晋国和韩子都是不能轻视的。

    您为什么爱惜一个玉环而以此使大国来讨厌呢?为什么不去找来给他?”

    听了两位同僚的话,子产解释道:“大国的要求,如果不合乎礼就驳斥,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

    我们如果将成为他们的边城,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了。

    如果韩子奉命出使而求取玉环,他的贪心就过分了,执掌政权一定要靠仁德。

    韩宣子听了子产的话,不但没有气恼,反而对子产敬佩不已。

    韩宣子要回晋国,郑国六卿在郊外为韩宣子饯行,宾主双方赋歌言志,子产与诸卿拜谢韩宣子。

    临别之际,韩宣子特意私下拜访子产,赠送马匹玉器来向子产表示感谢。

    韩宣子说:“您让我舍弃那个玉环,是赐给了我金玉良言,而免我一死,岂敢不借此薄礼表示拜谢!”

    (4)拒绝给瓘斝玉瓒

    525年(郑定公五年),裨灶对子产预言道:““宋、卫、陈、郑四国将要在同一天发生火灾。

    如果我们用瓘斝玉瓒祭神,郑国一定不发生火灾。”

    此前,裨灶曾预言了陈国的复国、晋平公的死亡,但子产不肯给。

    元前524年夏天,宋、卫、陈、郑四国发生大火,子产派人安顿外国使节,组织人救火。

    他又安排人转移安置灾民,准备灾后救助重建事宜,千头万绪,安排得井井有条。

    他也没忘了发放武器,让边防部队加强戒备,游吉担心会引起晋国的猜疑和不满。

    子产说:“小国平时尚且不能忘记边防守备,何况发生大灾之时,更要提高警惕,否则就会有危险。”

    晋国人果然对郑国边防部队的动态提出异议,子产仍然是不卑不亢的态度顶了回去,晋国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火灾后,裨灶曾再次请求用瓘斝玉瓒祭神,还说:“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还要发生火灾。

    子产坚拒之,并说:“天道悠远,人道切近,两不相关。如何由天道而知人道?裨灶哪里懂得天道?”

    定公想举行祭祀消灾,子产说:“不如修行德政。”但郑国最后还是依礼制,在子产的主持下进行了祭礼。

    子产熟知周礼,知识渊博,文学修养深厚。在外交场合中,他更是凭借着对各国情形的洞察,

    以优雅的风度、机智的言辞,在许多棘手的外交事件中,面对多方责难,应答如流,

    有礼有节地与大国交锋,捍卫了弱小郑国的利益,并受到各诸侯国的尊敬。

    06、平息立嗣风波

    前523年,郑国驷偃去世,驷氏不以其子驷丝为嗣,转而立驷乞。

    子产讨厌驷乞的为人,而且认为不合继承的规则,对此不置可否。

    驷丝之母是晋国大夫之女,晋国大夫遣人过问此事,子产制止了想要逃亡的驷乞,独自答复晋人。

    最后说道:“如果寡君的几个臣下中有的去世了,而晋国的大夫竟要专断地干涉他们的继承人。

    这是晋国把我们当作边境的城池了,还成什么国家?”晋人遂不再过问此事。

    07、反对砍伐,保护山林

    同年,郑国大旱,派屠击、祝款、竖柎祭祀桑山,他们砍去了山上的树木,还是不下雨。

    子产说:“祭祀山神,应当培育和保护山林,现在反而砍去山上的树木,他们的罪过就很大了。”于是就剥夺了他们的官爵和封邑。

    08、离世前心系国事

    前522年(郑定公八年),子产病重,以水火为喻,告诫继任者子太叔为政要宽猛相济,数月后子产去世。

    子产死后,郑国的男子舍弃玉佩,妇女舍弃缀珠的耳饰,在民巷中聚哭了三个月,娱乐的乐器都停了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第一伟人子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eo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