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有攻击性的孩子,那一篇主要强调的是孩子为什么会有攻击性,今天讲讲如果孩子有攻击性,家长应该怎样应对。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天生就乖巧、懂事、听话,有些就是好动、反抗、叛逆,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孩子,家长都不要觉得我太幸运了或者我有多不幸,我的教育有多轻松或者我的孩子也太难教育了,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哪种性格都有利有弊,只要家庭环境是好的,最终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有攻击性的孩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生就有攻击性,一种是在成长中慢慢变得有攻击性。
这两种情况截然不同,有的孩子刚会坐着就能发脾气把积木往父母的身上丢,刚会站着就会伸手去打父母的脸、抓父母的头发等等,运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是天生就有攻击性。这种情况其实是相对比较好解决的,因为他们的行为还没有很强的意识性,不管是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例如身体里缺少什么微量元素还是肝火太旺,亦或者是妈妈在怀孕期间经常遇到问题,情绪不稳定,都是很好解决的。
如果家长觉得孩子这时候还什么都不懂,他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只要什么都满足他、把他哄好了就不会再闹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刚生下来没多久的孩子就能感受家长的情绪,甚至会看家长的脸色,何况是到了已经可以攻击人的时候。家长一定是要进行严厉矫正的,如果已经发脾气甚至产生攻击性了,家长却用满足和诱哄的方式去解决,一定会让孩子抓住这个行为的好处,不断地反复使用。
如果孩子是后天慢慢养成攻击性的毛病,那就是环境影响所致,要么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有攻击性,要么经常在一起的玩伴和朋友有攻击性,再或者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视等方面接收到了攻击性的信息,这就是很多家长所谓的,这孩子以前不这样啊,小时候特别乖特别听话,越大越不像样子了,这种情况就比较难解决了。
无论是哪种情况,家长都要切记不要“以暴制暴”,如果孩子对家长动手了,家长用更严厉的方式还手,很可能当时把孩子的气焰给压制下去了,但是由于无处发泄的情绪会不断沉淀,家长更加暴力的行为又得到了成功,这让孩子越长大越要不断试探家长的底线,暴力的火苗不但不会偃旗息鼓,反而会越烧越旺。
很多没有真实经历的家长或者专家都会提出温和处理的办法,也就是跟孩子讲道理,好好跟孩子说孩子会听的,但是真正遇到这样孩子的家长就会知道,讲道理有用的话,谁又会迫不得已采取暴力呢,大部分时候讲道理是最没有用处的方法,尤其是在气头上,孩子是失去理智的,就算是个成人,怒气冲天的时候讲什么也都没用。
这时候小孩子和大孩子就要区分对待了,小孩子必须马上惩罚,也就是天生有攻击性的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就愿意打人,家长虽然不能回打,但是必须表情严肃、马上惩罚,因为他们还太小,没办法自己消化事情,过后就忘得彻底了,到了下次还会继续攻击。惩罚有很多种,不止是挨打这一种,看看孩子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做什么,就在短期内禁止他,例如既然你向我摔积木,那么今天你就不要再玩积木了,哭也没有用。
这样小孩子才知道,攻击是没有效果的,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是要受到惩罚的,渐渐地就会减少他的攻击性,所以说先天的攻击性相对更好解决,因为孩子并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在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就有机会教授给他什么是该做的什么不该做。后天的攻击性更难矫正,因为他们是在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学会的暴力,环境让他们觉得世界就是这样的,而生活的环境也是很难改变的,就例如家庭成员中有一个“暴力分子”,无论是哪一个成员,年龄都已经很大了,想改变都是不容易的,家长不改变,却想要改变孩子,那更是难上加难。
继续说方法。大一点的孩子在产生攻击性的时候,方法正好相反,就是先不要打骂他更不需要给他讲道理,而是先把他跟事故现场分离开来,找个地方让他冷静下来,让他先自己消化情绪。例如视频中的孩子,他正在殴打自己的奶奶,父母揍他也不好使,他妈妈的藤条抽到他身上,根本不会让他屈服,即使当时认错了,也只是为了免于皮鞭之苦的权宜之计,绝对会有下一次和下下次,很明显,看他妈妈用藤条抽他的动作和状态,肯定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揍他了,可是根本不见改变,可见以暴制暴不好使。
当时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先把男孩迅速的给提溜出去,到门外自己先冷静反省个一个小时,既让他看到家长是如何处理生气情绪的,让他知道不是所有的生气的方式都是冲上去攻击,同时也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来消化他的情绪,等孩子的气儿消了,自然会冷静下了。
如果家长打了孩子一顿,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因为已经挨骂了挨揍了,事情就解决完了,你打我我打你或者你打她我打你,已经扯平了,孩子就不会再去思考自己的错误,更不会改变自己的处事态度,更不会从这件事情上得到成长。
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就是让孩子自己复盘整个事件,家长先不要摆事实讲道理,孩子最不喜欢说教,家长的说教都是左耳听右耳冒的,让他自己去讲述这次攻击性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进行分析,冲突的原因是什么,谁理足谁理亏,如果孩子还是觉得自己有理,再换个角度,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也就是被攻击方的角度去重新复盘这件事情;如果被攻击的人是自己的话,应该是什么感受,除了暴力能不能有其他的办法解决这件事;如果孩子还没有改变态度,再让他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自己的孩子这么有攻击性,家长该怎么办。
总之就是围绕着一点,让孩子不断地反复地自己去思考这件事情,不用攻击能不能解决,当然中间发现孩子们思想跑偏了,家长要及时给出一些正确的建议,但是思考的主角一定是孩子自己,先不要考虑最后孩子是否能反省清楚、是否认错、是否道歉,先把时间花在反复思考中,书读百遍其义都会自见,何况一件事情反复去思考,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件,一定反应会有不同,家长切记不急不躁,但是就是不要轻易放过。
当然犯了错误,肯定要进行惩罚,反省不过来就继续自己反思,还是那句话,惩罚有很多种,不止是挨揍一种,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认错了就可以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可是孩子聪明,除非特别倔强的,否则轻易认错就能逃过一劫,他们也愿意认错,只不过不长记性而已,犯了错还是要惩罚的,先让孩子自己提出来惩罚措施,还是找孩子的喜好去惩罚,多少天不能看手机电视,不能吃什么,不能去找谁玩等等。
其实根本解决孩子的攻击性还是家长改变自己的溺爱性或者攻击性,这很难,所以家长实质上需要管教并不是孩子,而是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孩子自然就跟着改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