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诗”骂街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清明节刚过,这些天除了愚人节,还有纪念张国荣哥哥外,最火的莫过于《人民的名义》,再就是上海滩号称史诗级的骂街了。不知道上海滩的许文强看到此事,或者是当事人之一会是如何反应。
先前看到一些特别的地图,地图上标注的是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对于国家地图的认知。到了上海的时候,标注的是:本地人,外地人。虽然有些调侃之意,却也没有脱离现实。可是本次的主人公却貌似都是会说一句:阿拉上海人的人。实在是,怎么说呢,作者也在魔都上海生活那么几年。这种情况貌似见怪不怪啊。还记得初到上海,看见一位资深上海美女和一位资深上海老帅哥在拉开架势,说着我一句不懂的语言,机关枪一样的海派清口,节奏感十足。或许被这节奏感吸引,我准备驻足观战,却被一老哥拉走了。
“有啥好看的,又不会动手。”老哥是山东的。
从“史诗”骂街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但这次不一样不但又动手的,有录视频的,语言还够粗俗,当然重要的一点还牵扯到了外国友人。偏偏这外国友人还是领事馆的。硬生生的,一个家长里短司空见惯的街坊骂街差点演化成了外交事件。
这种演化除了上述几条原因推波助澜以外,个人认为网络传播的作用显而易见,引起众人道德共鸣,对于粗俗的国民素质不满的共鸣显而易见,亦或者仅从视频看对于相对弱者推人及己的共鸣显而易见。
这里我们不去判断谁是谁非。不管录视频的当事人是被“欺负”的一方,还是断章取义,利用大家同情的一方。视频中哪位女士表现出的粗俗语言确实不应该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有的表现,更何况她貌似还是领事馆工作人员的女伴,更不合适。即使在怒气之下难免冲动,也不应该如此无底线的骂街撒泼。
从“史诗”骂街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纵观整个事件,假如我们变成了录视频的那个人。处在他那样的类似情况下,在我们没有过错或许只是误会,被相对强势的一方如此对待。相对弱势的我们该怎么办?
相信很多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唐朝的老李说过,以史为鉴。那我们应当以事为鉴。
说到这,想起一个不好笑的笑话。一妹子在马路上不小心被一豪华轿车撞到。车主盛怒,下车后竟然没有去关心人怎么样。而是冷嘲热讽:不就是为了钱吗,哥有钱。还甩了一打钞票在地上。幸好,妹子没有大碍,只是扭了脚,破了点皮。妹子默默站起来说:“我不要你钱,你走吧。”然后自己默默的,一瘸一拐的走了。剩下豪车帅哥,一脸懵逼开车离去。
然后高潮来了,妹子打开手机拨了出去:“喂,警察吗,我刚被一车撞了,撞我的人开车跑了,车牌号我记下了。”
或许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不怒,我也不闹,留好证据,利用资源,博取支持。占领正义的高点,你不仁便别怪我不义。争取维护世界正义,保护全球和平。又解气,又维护了自己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何必大动肝火,伤人伤己。
正像领事馆表达的那样,人在盛怒下会有些失去控制,但事情发生后,我们也只能表示遗憾。
为了少些遗憾,要么大家以和为贵。要么,身为相对弱势的我,也只能用智商和修养让你负起你该负担责任。
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