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教育只是“职业培训”的代名词。人们从父辈那里学会如何狩猎、种地、打铁、养殖……而统治阶层的孩子则自幼学习统御之术。教育,就是教会人们扮演特定角色、从事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而人文教育却不同。它不教授任何特定的职业所需,而是为所有职业的共同点奠基。这是美籍印度裔作家法里德·扎卡利亚所总结的人文教育的最大特点。
法里德·扎卡利亚是《时代》周刊特约编辑,《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他在《为人文教育辩护》一书中,记录了他的母亲引领他,从印度来到美国接受人文教育的经历。
那么,人文教育是如何为所有职业的共同点奠基的呢?从人文教育中,我们能得到些什么呢?
它教你如何思考
教育总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大脑灌输知识,做好知识储备;另一类是训练大脑如何思考,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两类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比要做出一桌子美味佳肴,既要有丰富的食材,也要有高超的厨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往往很重视积累食材,却忘了提高厨艺。我们往往很重视灌输知识的教育,却忽略了训练思维的教育。这就像一个不会做菜的人,他即使积累了再多再好的食材,也变不出一桌大餐。
而人文教育,就是思考的训练。它要求教育者放下权威的架子,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它关注学生主体的参与、感受和判断,关注学生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学生所形成的观点是否和老师的观点一致,这并不重要。
正如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所说:
“教育的目的,不是往学生的脑子里塞满旧家具,而是帮助他们获得关键的知性技能,以打造自己的新桌椅。”
它教你如何学习
有限年份、有限领域的学校教育,所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在漫长的工作和生活中,他还会需要更深入的知识或其他全新领域的知识。而这些需求,是无法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完全预估的。
所以,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是让学生拥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就是为了教会学生用两种“对话”方式,去获得新知。一种“对话”是阅读,即学习者和文本的对话,也即读者和写作者的隔空对话;另一种“对话”是讨论,即学习者和其他学习者的当面对话。
好的对话,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的成长。学生以批判性思维参与这两种对话,既能增加相关领域的知识,又能增长自身的智识。因此,只要掌握了阅读和讨论的技巧,学生即使离开了教育者的传授和引导,也能持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它教你如何表达
计算机的运转和人脑的运转是类似的,它需要输入、运算和输出。一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再强大,如果少了输出设备,它就变成了一堆废品。因为看不到运算结果的运算,不就等于没有运算吗?
人也是一样。人要会学习、会思考,也要会表达。而表达,就依赖于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
人文教育的讨论课和写作课,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说话和如何写作。
说话不是天生的,写作也不是天生的。如何条理明晰、逻辑连贯地陈述想法?如何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地讲述故事?这些都需要练习。而讨论课和写作课就提供了练习的机会。
人文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它给你内在的驱动力
既是物理学家又是政治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
“教育应该为我们在真实世界的职业生涯导航,但与此同时,年轻人也应该能够接触到知识的伟大轮廓。”
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和讨论,拓宽学生的知识边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不同领域的潜在兴趣。
与此同时,人文教育也通过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独特声音,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和优势所在。
只有通过向外和向内的双重探索,才能使人获得强大的内在驱动力,知道“吾之所在”,明白“吾将何往”。
它使你感到幸福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他的《人文教育》一文中说:
“人文教育是共同体每个成员都应该接受的教育:这是一种能够释放每个人能力的教育,使他能够幸福,也对社会有用。”
也许,对我们每个个体而言,更关心的是幸福与否。
人文教育能增长我们的智慧,拓宽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情感,慰藉我们的心灵。它使我们站在更高维度去面对生命,获得更多元、也更深刻的生命体验,从而获得内在的平静和满足。
正如法里德·扎卡利亚所说:
“人文教育的一个持久福利,是它拓宽了我们的心胸。
“当汲取伟大文学的养分时,我们面对面地接触到一些自身生活中可能永远不可能接触到的理念、经历和情感。研读历史时,我们遇到从不同时代来的人,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教训。研习物理和生物时,我们理解到宇宙和人类生命的奥秘。倾听音乐时,我们常常被莫名地感动……”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