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日更有关直播电商的一切
那些付费课程告诉你的一手经验和干货
在这里免费享用
这是一期节日杂谈,都是近期碎片化的思考。
今天任由自己睡了整整一个下午,没有压力和负担。开着窗户,夏末的微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学校分班,上课,睡觉,考试。
离开校园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被制度统治和约束的那些记忆仍然历历在目。有些东西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造成的记忆烙印比想象中更持久。
所以我经常觉得虽然科技在进步,但是每代人的消费记忆和习惯很难被改变,有些人很有钱了还是喜欢买便宜的东西,有些人从出生下来就带着消费主义的印记,愿意透支一切提前享受美好生活。
大部分品牌和产品的定价理论上可以被所有人接受,按照现在大部分网民的生活条件和消费水准,谁还买不起个几百块钱的东西啊,所以很多时候你的东西卖的不好真的不是因为贵,降价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降价是最偷懒的营销手段。
很多人喜欢通过卖便宜货在前期为自己积累粉丝,很多人也喜欢通过降价“奇袭”竞争对手。越是深入商业的本质,越不难发现,降价是最偷懒的方式。
降价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除非你能长期掌握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的核心优势,否则所有的降价都是饮鸩止渴。
没人能逃得过低价,这是铁律,但是长期留住用户靠的一定不止是价格,这也是铁律。
当自己没有运营优化能力,长期做贴地飞行的生意其实是很危险的,被低价吸引过来的用户也很容易被别人的低价吸引走,低价竞争的市场里没有赢家,或者有且只有一个赢家。
而你,肯定不是那个大赢家。
想明白这个问题,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定位和选品,定价是我们找到目标用户的抓手,但是低价不是。(虽然低价不代表低毛利,但是低价的利润空间一定是被压缩过的。)
我们也一次次的通过试探用户的心理底线来调整直播间的产品组合和产品线,后来发现,用户没有底线,核心还是要解决信任问题。
而直播电商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是为了解决信任,所以为什么还要在直播间卖低毛利低客单的产品?
据我预测,未来的一年内,抖音直播TOP直播间会从销售量优势向客单价优势转变。直播间卖高客单价是越来越清晰的方向。
二、愚蠢的媒体和小白的人类。
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媒体动不动就诟病直播间的价格太低,伤害了品牌,并且诟病很多主播是因为拿到了品牌的相对低价才能卖这么好,言下之意换谁拿到这个价格都一样能爆单。
很多不明真相的小白相信也就算了,还有很多大老板在朋友圈转发,一副“直播电商很危险,幸亏我还没被骗”的心态。
???
对品牌来说,只是对营销费用进行了再分配而已,要么分配到宣发渠道,要么分配到主播身上,要么分配到“羊身上”,如果哪天直播电商给他们带来的只有吃亏,他们会毫不留情的转脸就走,重新把预算花到传统渠道上的。所以这有什么难理解的。
以及你给一个普通的腰部主播全球最低价,他也不一定真的就能给你卖爆。
说到底,很多人都只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三、反过来想。
这两天假期我又重新把芒格的书拿出来翻阅,再一次温顾他的核心理念:“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如果我们想要通过直播电商挣钱,最需要做的不是列出来1234应该怎么做,而是去想怎么做才能避免亏钱。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会清晰很多:
不卖有可能会赔钱的产品(低毛利的产品、受众群体较窄的产品、不受自己掌控的产品)、不在还没跑出核心优势的时候就投入巨额的成本(比如场地、货品、流量),今年在直播电商上亏钱最多的你们知道是谁吗,是很多直播基地和MCN。不把全部资源都放在一个人身上(全力以赴孵化一个主播)。
芒格真是人生赢家,他的智慧简单却有效,只需要避免愚蠢,就能比大多数人聪明。
四、这么好的时代,做个品牌试试?
搞流量是在做短期逐浪的事情,搞品牌是在做长期主义的事情。(贴牌货不叫品牌。)
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里冲浪,永远都不缺卖货的机会,只有嗅觉足够敏感,每个时代都能找到流量的洼地转化的高地,并且在一轮又一轮的流量风口里赚的盆满钵满。
这没有什么错,这是中国消费新浪潮下的机会,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机会,我们都应该庆幸自己在全球最大的圈层社会里,每个圈层都信息闭塞,上下之间互不相通,才有这么多卖货的机会,信息差的机会,让经济蓬勃繁荣。
但是玩流量的人就是在逐浪而已,搜索有流量,就去做百度竞价,门户有流量就去做弹窗,app有流量就去做二类电商,短视频有流量就去做淘客,直播有流量就去做带货。
在搞定流量的终极归属:私域之前,以上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沉淀。
在搞定流量池的终极归属:品牌之前,永远都是卖货郎,是中间商,是倒爷。
有时候会听到一些大佬看似装逼的说,流量没有意义。是的,品牌才有意义。
这么好的时代,何不做个品牌?
五、对冲。
有时候觉得自己挺混乱的,一方面努力的TO C卖货,亲自感受直播电商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我也喜欢卖货,我的粉丝也喜欢我。
每天再把这些经验总结成方法论,给从业者和B端用户看,我也有强烈的表达欲,我喜欢通过分享收获不同的建议和意见,收获影响力。
无论是TO B 还是TO C,我都找到了让自己沉浸其中的方式。而且我还总结了这两种方式最适合的内容分发形式和渠道,这个改天再跟大家分享。
我想起来以前看到一个朋友做了两个账号,一个账号做吃播,另外一个账号做减肥内容,两个都做的挺好的,对…对冲?
我这算吗。
六、割韭菜。
今天在群里看到大家在讨论割韭菜的问题,一致结论就是不要割穷人的韭菜,因为他们意识落后,单位时间内的ROI太低,不值得付出。
我一直觉得人不要太聪明了,割韭菜虽然听起来是个贬义词,但是大家要知道,在大自然里的进化规则里,有些植物要不停的被割才能生长的更快更茂盛。
我一直是个好的韭菜,我几乎参与了这个圈子里的所有付费社群,也从每个社群里汲取到了我需要的养分,我真心觉得每一分钱都花的值得,我通过认识新的人,了解不曾了解过的资讯,靠着自己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
所以,啥是韭菜?只有被动吸收,没有主动思考和执行力的人是韭菜,妄想通过别人分享“一招鲜”让自己一夜暴富的人是韭菜,对不符合自己认知和预期的事情持有否定态度的人是韭菜,不向上看只向下看,不关心认知层面的重启只关心具体细枝末节的人是韭菜。
李笑来有年中秋写了本书《韭菜的自我修养》,˙暗讽的特别好,大家可以看一下,还是很有趣的,可以掌握一些投资和经济常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