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享年83岁。
很难说,对这个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初识他的名字,他的文字,还在我年少懵懂的青春,对文学有丝兴趣,对政治稍存敏感。所以,文字与热血的青年,可能都会听过他的名字:李敖。
中年时看李敖主持的《李敖有话说》,从台湾政情、经济到治学、读书;社会、生活和女人,无所不谈。不得不佩服他是一个博学、激辩、犀利的人。
他是大师,他自诩为“中国白话第一人”;他确是有才情的。
他是作家:“李敖其文五百年不朽;其人一千年不朽;一千年后,世界末日,什么都朽了。”他的言外之意,除了世界末日,他的人和文,都不朽。
他是政客,有人说:“只有他利用别人,从未被别人利用。”
看似褒义,却是唏嘘。有敬而远之的畏,也有靠不近温不暖的冷。更有无须怜我我自傲的独。
你和他说的话,小心他收集到自己的笔下;你给他下的蛊,他肯定在某一日针锋相对地讨回来。
最符合他身份的、与他慷慨激昂的人生相得益彰的称号,应该是:他是一位战士。
他用文字来战,用生命来战;为自己而战,为社会而战,为国家而战。
他自己都说:任何人都不配与我一战。
且坚韧而有战略战术:有人向我挑战说:你放马过来,我不回话,只是疾驰而去,然后用马后炮打倒他。
这样的人,你是说他可爱,还是可畏?睚眦必报,运筹帷幄,且十年不晚的劲头。
他自负:任何人都不配与我一战。
自负到“我生平有两大遗憾:一是,我无法找到像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无法坐在台下听李敖精彩的演讲。”
听听,听听!
做他的朋友也得是铁骨铮铮才行。
他说: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该是错了;不是朋友不是敌人,才是对的。敌人要从宽认定;朋友要从严认定。
此时不知道恐其非黑即白,还是该赞其思虑严谨。
他还说:聪明人面对李敖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得拼命和他做朋友。——你绝不能做你打不倒的李敖的敌人,做了他的敌人,你将憎恨朋友。
听来,能和他做朋友的,要么是肝胆相照的真朋友,要么,都是敌人。
话说得绝对吧,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则,他说:
对我李敖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正义。
永远的正义!
值得钦佩!
他把人看得通透,他与人的关系流传于世的少见温情,多是骂战。他自己说:人间的关系只是三种:一、他跟你骂我;你跟我骂他;三、我跟他骂你。
他的话是带刺儿的玫瑰,他的嘴是开了刃的刀,他的心是锋利的剑。玫瑰诱惑你,刀子揭露你,利剑更是时时举起,不时落下。鬼神苍生夺路而逃。
他不仅骂人,还拿出真凭实据来证明你就是骂名成立的人。他说: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
这人,你遇到了,怕不怕?!
正是这样雷霆万钧的人,却也有不屑一顾的时候。
他说: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他还说: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也许,战士是无畏的,看透一切,依旧仗剑天涯。
他坐过牢。他爱国。
他说:神话有三种:一、神话。二、台湾人的台湾独立。三、国民党的反攻大陆。
不必再做注解。
他爱美人。有幸福的家庭,也有心中难舍的回忆。
他一生和媒体打交道,主持过多档电视节目,自己却说:我不看电视。
理由是:你看到的,大多都是鸡肋节目、或是渗了太多太多水的牛肉汤。
至于有些新闻性的节目,你以为不知道是不行的,其实也是一种坏习惯。这种坏习惯,跟看报一样。
这种坏习惯,叫做“追新闻屁”。
任何轰动一时的新闻,都是过眼烟云以后的一行字,甚至一行字都轮不上。历史是最好的过滤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精华。看书还是最好,因为看书你可以主动跳读,撷取精华,而不被动的被节目死拖活拖。
就是这样一个人,活着,剑气啸天;走后,不屑是非功过。
他说:真正的好人,必须是大智大仁大勇的、狂狷的、特立独行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的、“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
狂狷多舛了他的才华;才华成就了他的狂狷。
附:网上搜索:
1957年,22岁,发表《胡适文存》。
1959年毕业, 在台大毕业答辩时,三个教授在在李敖面前半个小时后多他说:“李敖你答辩通过了。”李敖说:“你们什么也没说啊,我也没讲话啊。”教授说:“我们知道一开口肯定会被你驳倒的,所以还是不说了。”------------摘自《我的大学》
59-61年当兵,官拜少尉。61年发表《老年人和棒子》
1963年发表《传统下的独白》。
1965年,30岁,在文星杂志上发表《我们对国法dang限的严正表示》,开始了对国民dang的批评,同年,文星杂志被小黑屋。
1966年,发表了很多书,同时也被禁了很多书。
67年被起诉,禁笔,开始卖旧家电,暗中制成柏杨,彭明敏等的出版活动。
72-76年,李敖被小黑屋。
77年,蒋中正去世,李敖出狱,被聘为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任职13个小时后辞职。
77-78年,当了包工头干工程。
1979年,复笔,发表《独白下的传统》,「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
1980年,出版李敖全集,同年,又被小黑屋。
1980-1982,在狱中完成《李敖千秋评论丛书》,82年出狱,继续写书。
附:百度简介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男,字敖之[1] ,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台湾省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2008年任满,宣布退出台湾省政坛。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2]
“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后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创下历史记录,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册,凡3000万字。2005年9月访问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发表了名为“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讲。
2018年3月18日,李敖在台北不幸过世,享年83岁
.du�q���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