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还是挺不懂人际交往。一遇到陌生的关系,别人找我,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然后也不知道说什么?
上周五哥哥老师打电话给我,其实只有两个目的:
一,倾诉,沟通
因为孩子的情绪比较强烈,所以想与父母沟通一下,缓解这件事情带来的部分压力。
二,希望得到支持
也就是在立场上,希望得到家长的态度支持。
我呢,一听老师聊孩子的事,自己首先就感觉到尴尬的情况,就马上只想着为孩子解释,解释孩子的情况,不懂得去共情老师的立场,也没有想着表明自己支持老师的态度。有的只是不断的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引导,理解。这个其实瞒官方。
也就是一开始,就把自己代入进去了。老师一提孩子可能某种不好的表现,自己就也觉得不好了,于是想努力去表达孩子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之类的。但,其实,老师真的那么关心孩子为什么是这样情况的原因么?
不是!
老师更在乎的是在正常管教中,与孩子发生了冲突,于是中间有了情绪,因为她自身感到不够力量去应对,于是与家长沟通,她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共情,理解,其实一两句:“这孩子就是!怎么这样呢!老师说两句不是很正常的么!”就能缓解老师的心理状态。
同时老师希望的是家长能表明立场来支持她。
哎,可是我呢,还是陷入自我情绪了,然后一堆东拉西扯的话,扯到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语塞。事后感觉自己好丢人,一阵自我厌弃。
也总是在事后,我才能慢慢反应过来,是与人交往处理这类事情太少,也是过度涉及自己,所以不能够理性反应。
其实我很能理解老师。而想做到像我上面反思的那样高情商反应,也并不容易。
自己有时也会遇到和老师一样的情形。比如我管教孩子,俩人之间发生冲突了,于是有些生气,然后连线孩子爸爸,其实我脑子里并没有什么期待,但按上面分析老师的状态来看,我潜意识中有着同样的期待:期待孩子爸爸共情理解我,然后支持我的立场做法。
但很不幸的是,经常我和孩子的冲突,找孩爸参与进来之后,他不是共情我,反而是站在孩子的一边,理解孩子,然后就指出我怎么怎么地不好,这件事应该怎么对待孩子好一点。
这几度让我感觉很委屈,好的出发点但因为孩子的不听管教,就变成了我的不对,反而来把我说一顿,这,这,感觉像自找的。根本就不应该找对方,因为一找反而所有人的状况更糟糕了,事情更恶性发展。我的状态受影响,更加无法理性处理问题。孩子因为有不同声音支持,更不愿做出合理的决策。
看,连平时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感觉最理性的人,遇到人与人的冲突,矛盾,都不能够高情商化解,可见,倾听他人之间的冲突矛盾,确实是一个艺术活。
其实,这就是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过程,人需要的是共情,有人共情理解,愤怒,情绪就能消掉大半了,一消掉情绪,他的人就会比较冷静,也就会去反思自己从中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改进的!
但,人又很难抽离出自我,来共情别人,因为这个过程需要更高的视角,不能是平行视角。像老师聊孩子的事,我站不到更高视角,我就无法看清老师是什么状态,她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
更高的视角,就不能有自我情绪在里面,我是因为聊到孩子不好表现,我就紧张焦虑了,在潜意识里我还是有那种:孩子的表现不好,就是孩子不好,是孩子的问题。我的孩子有问题就是自己不好。会有这种心理情愫,形成焦虑不安。于是就陷进事件里了。
所以,本源还是错误的观念:人一直要表现得好,如果有不好表现就是这个人不好。“表现得好”是从权威的角度看,也就是心里很在乎权威,对权威的盲信,很在乎评价。
最后,所有对冲突的化解,其实都是可以用:共情,理解,支持立场这三样先走起来,也就是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