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人的面前说话,尤其是在陌生人的面前,考虑到的东西特复杂,会想要是讲不好,会不会给大家的印象不好,会站在台上逃避与大家的眼神交流,会感到脑袋一片空白,找不到词来脱口而出。
对于一个人来说,说话都不是问题,主要是环境变了。当大家的目光投放在自己身上时,会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那是种恐惧与紧张的杂糅,内心一团翻涌。
正式的场合流露出来一种仪式感,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舞台上掌控自如。
从深层次的来说,具有挑战性的新环境一开会难以适应。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法是要有,付出实践起来需要突破心里妨碍,但凡有一丝自我设限,一切皆无。
回到上台发言的问题上,轮到了自己,还能找人替吗?
如果发言是一场比赛,好,可以理解害怕忘词、情感不到位等等。我看到过有人胆怯在即将上台前和主持人说:“我弃权了,一会儿跳过我的名字。”
紧张的氛围弥漫在参赛者的心里,弃权的人没能战胜心中的另一个我。
如果发言是一次获奖感言,这个性质就减半了。有的人说:“我害怕发言,面对太下那么多人。”那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到手的奖项因害怕发言成了问题。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面对来自外部的挑战,一次次走出心里妨碍,终于跳出去,不断去磨砺自己的抗压强度。机会有,晚一步就是别人的了,所以人习惯了做准备,就是为了抓住机会。
列出来上台发言几点建议,希望对要需要的人带来一丝帮助。
1、不要把上台当做一件事情
我们的大脑对“事情”二者特别敏感,一冒出来这样的念头接踵而至的都是一堆问题。学习转念,就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给上台下定义。可以当作让大家认识自己的机会,又或者是为了提升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再者就是为了感受一次舞台属于自身的画面。
当想法变了,做法也就变了。想法决定感受,进而决定结果。得懂去给事情本事赋予个人喜欢的意义,才能顺势而为,一切都是在熟悉的想法中掌控外在的表现。
2、提炼几个关键字,围绕主题展开
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么来的。提炼关键字的目的在于减轻大脑负担,有时间来构思主次要的关系。
平常看到有人说“我上去一头雾水,找不到词说。”这是因为思考太多,反而脑袋在做内战,一个想法说:“要不说这个”,另一个想法说:“不要,太啰嗦了”。一顿纠结过来,就成了,之前想了那么多,实际没说几句。
紧扣想要表达的内容,有思路才好延伸。神经元都是如同网的形状一般,需要一个点去撬动整个网,简称切入点。
3、看台下的眼神不要聚焦,要模糊
这个是从我自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说话不能盯着某一个人,避免受到被盯着的这个人动作或者表情干扰。
我们习惯了去解读外在的一切,看到人一皱眉头,对其解读为“是不是我说的不好?”,其实,这仅仅是对方的一个习惯皱眉头而已。
所以,为了避免受到干扰,把眼睛加上一层滤镜,简称添加模糊。太过于清晰,看到的越细致,就会掀起大脑无故的分析。模糊,反而更能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下一步的关键点。
今日,我上台发言了。没有过多的紧张,做到心中有数。以上的几点让我做到从容不迫,有种来什么就出什么招的感受。
希望分享出来对大家有帮助,一步步去看到不足之后,成为上台发言有闪光点的自己,做到临危不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