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长安城的秋季,本该是丰收后的繁华,市井中穿梭着各色各样披着唐服的人,欢笑声从街边直传到城郊。
如今却不是如此。
入眼满是物是人非的景象,青石板前人不复,恢宏昨日成寥寥,路边长满荒凉的野草,树枝不知是该蔓该枯,余晖将它们共同照映,最后又共同挟去了。
偌大的长安,只剩下几人困居?我望向远处的雾霭,只见到一片浓重的沉色,也再见不到人影。
安史之乱,乱得长安难安。
“子美,子美……”
云雾散了,佝偻的身影步趋不定地朝西面走,风卷着长安的枫叶,带着长安的寒意,随意落到他的发丝上——本该秀丽的长发却变得灰沉,再不带少年色。
我再次看到他的泪了。
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他缓缓地吟唱,嗓音干哑得不行,随即无力地倚在岸边的垂柳上。
我在子美眼里看到了,有熙熙攘攘的集市,有金碧辉煌的殿伟,有满天星宿,有余晖灿烂,更有阖家的欢乐。
大唐,在他心中是“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的开元,在他眼中却逐渐衰亡了。
我渐渐陷入这无尽的思虑,却被细碎的呜咽声打断——柳上有黄鹂在啼叫,岸畔有残花堪堪开放。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走近瞧,是一朵牡丹,一朵凋零的牡丹。
他许是看不见我,自己将剩下的诗句带着哭腔全然唱出来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
他的簪子落了,我揣起便想将它戴回去,入眼却又是灰白的发丝——不禁鼻头一酸,实在想抹除那李隆基李恒李漼的生平了。
可皇帝也是人。
可诗人何尝不是人呢?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是他轻狂时的昭告,“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他如今的情思。
他与李太白攀过高山,经历过安史之乱,看过悽怆的“三吏三别”。
为何天道要于此时生杜子美?
他也年轻过。
四
若世间不曾有杜子美,就不会有人仔仔细细地记下唐朝战乱的悲哀。
若世间不曾有杜诗圣,就不会有“李杜”齐肩,不会有让后世看到还打趣的“白也诗无敌”,不会有杜甫草堂前酌温酒。
闲步尘庭忽忆君,长安灯火似浮云。
旧时烽火今盅酌,犹忆鞓红落柳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