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你会不自觉想要去询问邻居或朋友的小孩考了多少分,进而对比呢?前两天我在一个家长交流社群里,看到许多家长都在分享自己孩子的成绩,有一些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考试成绩优异,不免在社群里嘀咕自己孩子哪哪不好。
我家小孩也是如此,去邻居家玩,会和邻居朋友主动交流成绩结果。回家后,我随口问起,孩子便说:“我不想告诉你,这样你又会来说我。”潜台词便是,以前我也有过拿别人和她进行对比的时候,尤其是拿别人的优点来和她的弱点比。这次女儿的数学考得不是很理想,显然那位邻居的成绩比她高,她担心一说出来,我会以此来批评她。
她和那位邻居从小一起长大,那个女孩各个方面表现一直很优异,不论在学习还是艺术培训方面都很自律,是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确实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女儿虽然也还不错,但和那个女孩比往往在结果上差了那么一丁点。
曾经,我有一些焦虑,总会不以为然地在家里夸起那个女孩。尤其她们俩一起学习舞蹈时,那个女孩的课堂纪律非常好,私下也经常主动练习。女儿则是属于自由松散型的,经常因为纪律问题,受到老师提醒,课后也很少愿意练习巩固。当她听到我夸赞他人时,立马就嘟起个嘴,很不乐意。
所以后来女儿一旦有几次超过了那个女孩,就会特别兴奋,回来在我面前炫耀,似乎就把朋友当成了自己的超越目标,并以此为积极表现的动机,反之就会特别沮丧。发现女儿这种消极的表现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觉察到是我的攀比心理传递给了孩子。
那时我的动机是无目的和他人指向的,并非是客观的比较。攀比即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不甘人后,互相攀比,它是一种一山又见一山高的消极心态。
后来,我开始调整策略,引导女儿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和朋友的优缺点,并以具体事实来证明,更多地帮助她看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并不限于学习表现,她才慢慢走出了与他人的不良攀比。
基于实际条件,找出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是一种良性的比较,有利于我们向他人学习,进而改进自己的不足,有利于个人的的进步,而攀比是一种消极心态,只会让我们陷入恶性竞争的狭隘赛道,走向极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不攀比,但要比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