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几天的码字任务没完成,即使刚才稍微静下心来补了一篇,还是有两篇没补齐。突然想到,如果是在工作中,也许查找复制粘贴,很快就可以完成一篇任务了,但自己宁愿口水话连篇,也坚决不会这样做。码字的初衷,本来就是为理清思路,促进自己学习,开阔眼界,进一步成长,如果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被自己执行走样,那就不必再浪费时间坚持下去。
看到网上有的简书,确实写下来一版的文字,有的水平很高,有的就是纯粹地摘录抄写其他人或者其他书的话,然后自己起一个小标题就好。也许人的初衷不同,有的人完成任务的压力来自于外界,完成任务的动力有一些物质支撑。作为我,动力和压力都来自于自身,我就不存在太多去摘录和抄写的动机了。从某个方面我觉得像我这类人,在初衷、角色、条件还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本来就不会花很多时间码字,既然准备动手敲键盘,就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状态记录下来,把出自自己脑中的想法朝着更加有条理的方向记录。在本没有写作的爱好和习惯下,既然决定要写,要记录,就要先养成这个习惯,慢慢培养爱好,经过坚持、痛苦、准备放弃、再次燃起希望、有成效、有好处、有兴趣的经历,慢慢提高写作水平,到一定时候再学会写一些有正式风格的文章,再写更加有深度、有内涵、有价值的文章。
其实并非自己没有想法,反而是想法太多,大脑复杂,如果有一种合理的表达方式和渠道,将自己的思想记录梳理下来,其中一些东西才会体现其价值。一旦到了更深入的阶段,水平更高的时候,才会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大脑,反过来哺育自己的思想。甚至出现其他写者所说的绞尽脑汁、文思枯竭、知识枯竭,眼界狭窄、开始重复的情况下,就会在痛苦中不断摆正自己的位置,潜血贪婪的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研究更加有难度深度的书籍,拓宽更宽更广的眼界。这种“痛苦”,与其说是“痛苦”,倒不如说是一种空虚的恐慌,贪婪求知的欲望,就如本朝太祖说其青年时期渴求知识,到了北大图书馆就如牛进入了菜园一样,贪婪的咀嚼着鲜美多汁的蔬菜。那个时候,所谓的“痛苦”,其实已转化为自身求知的动力。这样的动力,是有益的动力,是比现在的初衷更加深刻强烈的动机,也必然促使一个自高自大的人认识、承认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不断探索进去,也必然将一个人从狭隘的空间推向探索广阔的天地。
自高自大自傲的人,不是确有笑傲江湖的本事者,就是狭隘偏见的无知者,即使是前者,也会将其推向所谓的固步自封“权威”,大放狂言定论而沦为被后人嘲笑的对象,沦为下一个更加天才的反面对立和垫脚石。历史书上写,所谓的“权威”,都是要被下一个天才打败的,他固然有很多价值,但人们记住他的,就是他在未成就的“天才”前,否定或起阻碍作用,但终究被证明天才正确,权威失败可笑的。不知道是历史书有这样会的倾向描述,还是人类有这样的潜在推翻权威另立权威的心里。但终究是一个权威倒了,另一个权威起来了。我们看历史上当时的人们和“权威”多么愚昧,殊不知后人看我们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不知不觉又码了1200多字,还没花半个小时,这篇就补充为上周六的任务吧。时间到了,准备完成另一个任务——午睡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