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鸠啼几声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0:03 被阅读4次

     

     

    关于斑鸠的文字已经写过好几篇了,不为别的,就因为近距离。

    在陋舍的阴面外窗台上,从春到秋,每年都要孵出两三窝小斑鸠的。如果愿意,趁其抱窝的当儿,伸手抓而获之,应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这手伸不得,国家保护动物嘛;即便不在保护之列,那也与悲悯弱小的基本文明相悖逆,利用其护雏的本能而猎杀之那就更无耻了。阳面外窗台虽从无筑窝,但斑鸠的光顾亦频繁,或单独或成双,或防护栏的钢筋或宽敞的阳台上。陋舍的窗外,从晨曦微露到夕阳西下,最不缺少的就是斑鸠的影子和其“咕咕”的啼鸣。

    对了,斑鸠选择陋舍大概与加装在窗外的防护栏有关,因为此前并无落脚。多年前敝家失盗过一次,小偷就是从窗户了爬进来的,无奈,只好自我“禁锢”起来。如此一来,斑鸠们栖息窗台时,便可以先行落在防护栏上略作观察,判断筑巢的地界儿是否安全,万一巢遭遇危险——譬如遭遇蛇类袭击——退亦可守,最起码幼雏还在眼皮子底下。

    据说斑鸠在中国是忠贞的爱情象征,斑鸠夫妻天生就是一对,抱窝期换班孵化,雄雌平等,单这一点就值得人类致敬,妻子怀孕期间男人不仅没能多加照顾,反而浪荡不归甚而寻花问柳的渣男太多了。说来也真是可悲,作为世界上最出息,最具理智和情感的动物,爱怜体恤之心居然不如一只小小鸟,也真令人无语。还是据说,一对斑鸠夫妻每次产下一公一母两只斑鸠,等这对兄妹长大了就在一起了,继续繁衍后代。如果配偶被抓或被害,它也会撞死自己以此殉情。于前一个据说,是能够验证的,也为笔者亲眼所见;而后一个据说笔者表示极度怀疑。首先亲近交配明显是不符合进化论的,其次呢“结发夫妻”的任何一方突遇不测另一只便壮烈殉情怕也只是凡人的内心想象和情感诉求吧,因为一个物种要想繁衍下去,在这个竞争惨烈的地球上,首当其冲的不是练就多高妙的搏斗技巧,而是要多繁育,唯如此才能保持相当非种群和数量,继而保证物种基因的不灭失。老鼠和蚊子就是以数量来换取生存空间的典型代表,自打人类产生以后大概就与老鼠和蚊子杠上了,可直到现在你我拿它毫无办法。而那些所谓厉害家伙,像南极狼,西非狮,亚洲狮,塔斯曼尼亚虎,新疆虎以及可与猛兽肉搏的恐鸟,在距今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渐次灭绝,说明嘛?除了人类的捕猎杀戮外,其物质本身繁衍子孙后代的能力不济呀,没办法,只有死路一条。即便现在,中国野生的东北虎还有多少?不过二三十只吧。基于此原理,笔者觉得,一对元配斑鸠一死另一必追随而去的说道极值得怀疑。与物种而言,不论怎么着,活着才是硬道理,再有点觉悟的话,努力寻爱并多多留后,才是一只真正的,有责任感的好鸟。

    斑鸠为啥只在阴面阳台上筑巢而不选干燥且采光条件更好也更宽敞的阳面阳台呢?笔者的观察是,后者呈斜坡状,设计者的目的是防止雨水内注,而斑鸠筑巢及其简陋,所谓“一个窝,八根柴”,只要蛋不致滚落即可,显然,“八根柴”拼搭一起在一个斜面上还要保证不“滚蛋”并不易,故而弃选。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人”眼观察,究竟作何考虑,便只有斑鸠知道了。宋词人马子严《缠绵道》:“娇羞只恐人偷目,背立墙阴,慢展纤纤玉。听鸠啼几声,耳边相促”,那意思是说,斑鸠筑巢是有意避人眼目的——其中包括鹰隼类敌害的锐目——也许更符合这个弱小生灵的天性吧。

    《三国演义》里庞统战死后,罗贯中附了一首后人的赞美诗,其中有句:“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鸠曲之“鸠”字,除了鸟名外,还有纠集、招集之意,不知道是不是与凤雏这个号有关,抑或凤的原型即鸠也未可知。

    斑鸠在古人那里别名挺多:斑鵻、锦鸠,斑鹪,鹁鸠,祝鸠等等,说明啥,分布广且数量众嘛。幼时生活在农村,当然也知道斑鸠,但感觉其并不如眼下如此多。大概吧,与近些年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和执法力度加大有关。嗯,端的好事一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鸠啼几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vf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