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柳先生新传

作者: River本大魁 | 来源:发表于2021-12-05 13:49 被阅读0次

      15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诗人“陶渊明”。相信大家在听到其名号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的归隐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等诗句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让一个个生活在城市的人对于自然有着无限的向往。喝酒公主显示的惬意生活可能也是每个忙碌的人所向往的生活。下述文言就是《伍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在晚年对自己的一段评价,但是光从内容上来说,这些论述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在我看来片段已经充分的表达了陶渊明的心中所思以及人格。

      如下: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所以说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整体篇幅去了解他。陶渊明看似是一个非常简单、爱好自然的生命,其实他的个性还是蛮复杂的。话不多说,开始!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世家,他的祖父是大将军、大司马陶侃,本来是一个寒族后来经过不断地努力成为了武人,差点夺取了司马家族的天下。他的外祖父孟嘉合东晋氏族桓玄桓温有很多关系,并且也是一个官场上级的清潭人士。他的父亲在官场也作到了太尉的官职。虽说从陶渊明的祖上家风来看,陶家都是以出仕为主,但是后来伴随着陶家没落,而且陶渊明自认为本身“性本爱丘山”,也就是爱好自然。所以说家风和他的本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冲突。陶渊明本身少年生活就是耕种读书,那他读的书是什么?没错,因为祖上的影响(但是没有明显倾向),再加上一般的读书人的读物都是六经。而陶渊明也非常热爱读书,加上六经本来就是儒家著作,慢慢地就培养了陶渊明独特的理想。那么他的理想是什么?

      他的理想正好契合了其家风。以下诗句可以表达陶渊明在壮年的一腔热血和激情: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陶渊明在早年拥有很大的报复以及壮志,而且有一股热切济世的冲动,就像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点就和儒家有很大关系了。出去出仕做官目的就是修齐治平,完成自己的抱负。我想听,其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有很大的信心。这是他的大目标,也许他壮年之所求。那么他到到底能不能实现?

      真的,有句话说“现实总是残酷的”,陶渊明最初出仕江洲祭酒更多的是为了寻求本能、生理需求,虽然说他的志向有一定的辅助。有时候真的还是因为不得不出去做官谋求利益养家糊口。当然除了这方面的残忍,还有另一方面的残忍,那就是当时的世道。

      东晋中期是怎么个世道?东晋帝王司马家族本来就不是那么强大,完全是一个世家大族没落,一个世家大族兴起。所有的重要朝政官位被这些世家大族把我的牢牢的。所以说现象一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因为世族已经把官位垄断。还有一个更致命的现象二,那就是当时很多人把儒道当成束缚人的礼教,所以说被很多人抛弃,随之而来的就是清谈文化。佛道,道教等艺术文化兴起更是把陶渊明积极的态度、壮志按在地上不断揉铺。当然有两条路可以走,陶渊明,这个身份做一个小官还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不满足陶渊明因为再次实现不了自己的壮志。另一条路就是靠着当时的世家大族攀附登位,但是这样的话就会违背陶渊明的本心,因为他有一颗坚守自己本质的心理。

      所以这样的憋屈,是他可以忍的吗?no!肯定不是

      于是陶渊明再次选择了归隐。毕竟他的本性还是喜欢自然的。但是自己毕竟还是一个壮年人,而且就这么平平无白的度日下去也找不到自己的意义,而且陶渊明也放不下属于他的志向。车到山前必有路,乘风破浪必有时,秉承着这一观念,以及他的壮士重新踏上了出仕的旅程。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但我们都知道,他改变不了现实的本质。他最后还是没有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想成为君子儒,从他的四个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在讽刺、批评小人儒。但是即便这样他的力量还是太弱了,他不能破坏外在,也不能破内在。而且也逃脱不了属于哪个时代以及他的命运。在氏族没落之后,军阀又开始兴起。他曾经三度参军,却发现桓玄、刘裕等人有不忠之心。氏族和军阀是他卖不过的坎。于是,他在41岁以后,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后,选择了完全归隐。

      这个时候归隐的陶渊明就没有了其他欲求,他在写下归园田居之后就清晰地知道自己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而且从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已经在这方面没有了纠结。他一心向往本性,也就是爱自然。

      那么,陶渊明在41岁之后归隐田园,完全和儒家的修齐治平没有一点关系了吗?所以他就从本身的儒家成为了道家?在我看来他的归隐与颜回安贫乐道肯定有所关系。他这样的举动有所意义,他在保持自己本性本心的同时没有丢失人心,因为这只是他生活的根本。但是在我看来,他既没有进行外推,也没有进行内修,仅仅只是获得了。他也没有完全蒙蔽外界而去享受自然而然的天道。他在独善其身,用自己的本命以身正道。这就是陶渊明,这是他真正的自己说,这是体现他本性的自己,也是正心的自己。

相关文章

  • 伍柳先生新传

    15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诗人“陶渊明”。相信大家在听到其名号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的归隐...

  • 五柳先生新传

    在这一首饮酒其五的诗当中,他所展现的情况就是我们熟知的菊花,南山这样代表陶渊明的东西。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晚年...

  • 五柳先生新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名,姓,因宅边有五柳树,以为号 这是陶渊明自己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一句话,五柳先生传,是他在...

  • 五柳先生新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 五柳先生新传——陶渊明这个人

    陶渊明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大诗人,关于他的诗词更是成百上千,今天,我就来讲讲陶渊明这个人。 陶渊明在小的...

  • 苏辙

    最近在看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 李先生写的新传,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他看的东...

  • 读《苏东坡新传》(一)(原创)

    李一冰先生的作品《苏东坡新传》终于读完。之所以叫新传,因为有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在前,那本书我也读过,因为时间...

  • 柳先生

    柳先生本不姓柳的,就在那古老尽头,是先生的家。园子里栽着一棵柳, 那柳是极好的,如绿烟一般.无人不啧啧称奇。每问先...

  • 柳先生

    那日,我侥幸遇到柳老板。他提着鸟笼很是惬意的模样,我走向前去。 柳老板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卖鸟老板,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

  • 五柳先生

    只充当小吏耳 与民同乐 太守醉而友人同而乐 为五斗米折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伍柳先生新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vi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