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这本书,其实是3年前了。记的当初好像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还是其他原因买的书。
总之一句话,读的懵懵懂懂,就像第一次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样。
如今重新把书读了一遍,虽然还是有些晦涩,但是慢慢精读的方式再读,总发掘一些好的东西。于是用写文章的方式,记录下来,不时翻阅。
高人指点:我的习惯是属于沉浸式读书,就是一字一句的读,这样的读书方式会让自己陷入到文字里面,看不到整体。读类书籍,需要拔高自己的高度,站在章节,整本书的高度去看待问题。类似瞎子摸象,不能只感受局部。
高人还说:如果你看了这本书,觉得万分激动,其实说明了你逻辑能力很差,因为逻辑思维好的人,都是这样做的,理所当然,所以不会太兴奋。
一、关于作者芭芭拉明托
她美国克利夫兰出生长大,1961年进入哈佛第一批女学院;
1963年,成为麦肯锡第一位女性顾问;
1966年,被派往欧洲,给欧洲的工作人员培训写作技巧(因为她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发现,市场上面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以借鉴,拿来给大家培训。所以她自己把这些关于逻辑性写作的东西总结起来,作为培训的材料进行培训。
1973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推广他的理论,给所有商业人士进行培训,如何写论文,写报告等等。
后来写了《金字塔原理》,自此在全球畅销不衰。
她成功的经历说明什么问题?
自己本身学习能力很强,和很厉害的人在一起。
发现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报告需要逻辑,市场没有解决方案,自己创造解决方案)。
把这些价值包装成一个产品,放大并推广到全世界。
推广金字塔原理成为他一生的使命。
思考:如果世界没有满意的解决方案,你就去创造它。做一件很小的事情,独特的事情足以改变世界。比如:GTD,潘茄工作法的创始人。
你拥有的思考角度越多,看问题的方式就会越多,就越不会走极端。
冯唐: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以由3到7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3到7个论据支持,以此延伸,形状就像金字塔一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很多伟大的理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把一些大家都认可的,感同身受的东西,提炼总结出来。
我们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海洋里面去。
二、《金字塔原理》的底层逻辑
1、神奇数字7
人的脑袋最多只能记到7件。所以脑袋装的东西要及时记起来,或者记到滴答清单等App里面。
把自己的脑袋清空,不让自己的遗忘变成懊恼,进而发展成烦躁。
也是因为这个机制,我们需要把所有东西归类分组去记忆。
2、归类分组
大脑习惯性的把一些有类似特征的东西分类。这个是自然而然的,或者是有意识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是不同的人能力大小不同而已。
人类进化过程中保留了这种能力,能够节省人类的认知资源。正是人类有这种机制,才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去拓展其他事情,变得越来越发达,区别于动物。节省认知资源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潜意识里面就能够做一些事情。比如刷牙,开车,骑车等。
三、《金字塔原理》的方法论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1、自上而下的表达
从上到下,用结论先行的方式,然后用论据去支撑论点,然后又逐极的展开。这种方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方式,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2、自下而上的思考
从下面开始进行思考,每个细节去整理起来,向上去归纳。
参考请点击 “细胞写作法”
后面会写MECE原则、SCQA等,请关注后面的文章!
四、金字塔的悖论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整理,总结和输出,看上去没什么毛病!
高人一句话让我深深的陷入了思考:
这些东西是让你觉得自己具备了有逻辑的感觉,还是你真正的变成有逻辑起来?
五、思维导图和金字塔的区别
相同之处:梳理逻辑顺序的工具。
不同之处:
思维导图重点在向内去开发你的右脑,右脑属于抽象的,艺术的;
金字塔原理重点在于梳理逻辑顺序,开发你的左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