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循着刘郎的墨香,又一次走近夫子庙。
金陵游记_六朝古都东晋之乌衣巷站着文德桥上,放眼望去,左手小桥流水,江南风情尽收眼底。
小桥流水有人家右手亭台楼榭,画舫如织游人似梭。
秦淮河畔好风光江南的深冬是凛冽的,寒风夹带着斜雨,携裹着秦淮河面上的湿冷,将阵阵阴寒,丝丝缕缕渗进裹着厚重冬服的身躯,使我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哆嗦。
走进乌衣巷口,青砖白墙,水井垂柳,典型的江南别院。玉手纤纤,轻轻掀起2000年前维缦的一角,那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繁盛依稀重现。
乌衣巷口水井柳今时的夫子庙,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日里熙熙攘攘,繁华如锦,游人如织。
朱雀桥边野草花只是朱雀桥虽在,那些散发着芳香的野草花,早已湮没在鳞次栉比的钢筋混泥土中;乌衣巷口的那一抹斜阳,大多数时候也被层层雾霾掩盖;我凭借儿时对堂屋里飞出飞进燕子们的记忆,“王谢堂前燕”那低转盘旋的欢快身影,倒是恍若眼前。
来燕堂前燕安在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
乌衣巷口乌衣郎这条长不过350米的小巷,现今誉满江南、乃至全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郎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乌衣巷》。
世事沉浮,历经2000年宠辱盛衰的乌衣巷,就这样用它独有的方式矗立着,默默聆听着秦淮河水飘悠悠……
文德桥旁乌衣巷西晋王朝在经“八王之乱”、又受“十六国”纷争后,庞大的身躯早已千疮百孔,呈现不可逆转的颓势,进入垂垂暮年。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琅琊王氏家族及南渡过江的汉民族与江南士族的拥戴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为晋,史称东晋,司马睿为晋元帝。
东晋始自琅琊王自晋元帝起,琅琊王氏在朝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名望是其它家族均无可取替的。晋帝赐王导家族迁居乌衣巷。从此乌衣巷就成了建康城里的高档住宅区,这里的楼盘不是简单的“富”就可以随便买的,那时讲究的是士族门阀,讲究的是个“贵”字。
琅琊王族芴满床烈火烹油的王氏家族,鼎盛盛宠终结于王导的堂弟王敦叛乱。王导死后,后来居上的谢安家族又被御赐居住乌衣巷,这里更成了集金融、荣华、富贵为一体的金粉地域。
曲水流觞真风流老谢家的三小子谢安,一心想过曲觞流水的风流名士生活。他本无心仕途,在几番辞官归林后,隐居会稽东山。年届40+时,因家族势力渐弱,不得已终于出山效力朝庭,成语“东山再起”就是缘自此君。
谢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公元383年,后秦苻坚扬言投鞭可使长江断流。他率领80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几路进驻淝水北岸,威逼东晋,朝野震恐。谢安时任征讨大都督,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然,在强兵压境的形势下,他也是不得不战。他从容调度,终于大破苻坚。神话般的以8万兵力挫败苻坚的80万大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先河。谢安家族在淝水之战中一战崛起,从此与王族比肩,二家被合称为王谢。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挖掘、展示乌衣巷源远流长的历史,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纪念馆。金陵游记_六朝古都东晋之乌衣巷
历经千年沧桑,如今的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取而代之的是游人探访王谢华堂踪迹。
金陵游记_六朝古都东晋之乌衣巷金陵游记_六朝古都东晋之乌衣巷
曾经的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
考世系,知始终王导、谢安与书法都大有渊源。
王导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身居丞相职位,而且在书坛上他也是名列前矛。王导是王羲之叔父,擅长行草,他的草书写得既饱含棱棱风骨,又高雅而有韵致;既有武士的雄伟,又如戏鱼般的灵活娇曳。
王羲之的书法在业内的地位,更是毋庸置疑。一帧兰亭序集,让古今中外多少将相王侯吾寐求之,求不得。
兰亭序自古到今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谢安,是参加王羲之兰亭集会的一员,平日与王羲之曲水流觞,诗酒唱和,书法切磋。
谢安的草书在东晋是很有名气的,有副对联写道:“谢草郑兰燕桂树,唐诗晋字汉文章”,其中的“谢草”,指的就是谢安草书。
东晋偏安江南,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各类诗文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耳熟能详的有谢灵运、陶渊明等人。
谢灵运,老腻害的山水派诗人鼻祖。也许你没有听说过谢灵运,但是“才高八斗”这个成语你一定是耳熟能详。
话说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他也很不客气地自居“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哈哈,我墙都不扶就服他。
你不服?欢迎来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