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作者: 飘云2019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4:12 被阅读14次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作为一份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文章,论述了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近代欧洲列强的侵入对中国传统社会起到巨大瓦解作用,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即太平天国)的爆发;并预料了中国革命也会造成欧洲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萎缩,再加上此时欧洲糟糕的农业局势,势必会引发欧洲的经济危机,反过来推动欧洲革命进程。该文对理解中国和欧洲的近代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写作背景和内容

    本文写于1853,这个年代中国和欧洲都处于动荡当中。清政府内外交困。经济上,西方工业品的在华倾销使得传统手工业制品失去部分市场竞争力,大量手工业者破产。而欧洲对原料的需求诱使大量农民放弃种植粮食转而种植经济作物。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自然经济已开始瓦解。政治上,清政府的统治极其腐朽,阶级矛盾激化,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在冲击着清廷统治。对外交往上,列强用武力打开了国门,中国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受到侵略并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际地位严重下降并已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思想文化上,儒家仍居统治地位但已体现出其阻碍作用,“西学”也在传入中国,冲击着传统思想。而此时的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工业资产阶级正在夺取占据政权。1848的大革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造成了各国君主制和封建制的动荡。而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被资产阶级背叛,政治上仍然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各国政府正积极推行炮舰政策,用坚船利炮轰开亚非拉各国国门,进行殖民活动,在全世界抢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思想文化上,尽管1848年革命的失败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使得群众运动陷入低迷,但《共产党宣言》的发布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获得了新的思想武器,广大群众对革命的认识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更加成熟。民族主义和和自由主义也产生发展并得到广泛传播,并推动了德国统一等历史事件。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矛盾观在该文得到极好的阐释,联系观认为世间万物存在广泛的联系,而距离遥远的中国和欧洲能够互相影响各自革命进程便是一种联系。矛盾论在中欧关系中也得到体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欧两方体现出各方面的对立,中国的自然经济和欧洲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对立的,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欧洲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冲突的,中国闭关自守的国策和欧洲殖民者为掠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所要求的“各国开放”更是不相容的。然而,正是两者者在各方面的冲突引起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尽管为中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但也带来了革命的新时机,极大推动了历史进程。

    (二)精彩观点

          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本文提出鸦片战争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这是合理的。首先,清政府在战争腐朽无能的表现以及其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其在民众中的威信和正统性。其次,正如前文所说,鸦片战争推动了西方商品的在华销售间接导致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并且战争消耗的大量军费和战败带来的赔款以及西方商品特别是鸦片造成的白银外流所带来的财政损失也被清政府以繁重赋税的形式转移在民众身上。这一切都激起了广大群众对清廷的极度不满。另外,鸦片战争的胜利使得西方在华传教变得更加便利,基督教思想在华得到了进一步传播,而洪秀全在创办太平天国的精神!带“拜上帝教”时也从也从基督教中吸取了部分思想。

    既然有这样的情况, 而且不列颠的工商业又已经经历了通常的一个经济周期的大部分, 所以可以大胆预言, 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 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 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中国的革命市场的萎缩会对欧洲经济局势带来破坏,从而带来政治革命也是本文重要观点之一。当时欧洲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正迫切的需求商品市场,抢夺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市场本就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之一。而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势必使得中国民众的购买力下降同大规模的对外贸易活动难以正常进行。战时混乱的局势使得中国市场萎缩。而欧洲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缺乏宏观调控,难以及时根据预估市场变化而调整生产规模,当过高的生产量遇到萎缩的市场时,由于商品过剩,企业遭受损失破产,工人下岗,经济形势变差。这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并不罕见,例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就的爆发原因之一就是市场跟不上生产。

    而欧洲的经济危机会带来革命也是符合事实的,经济危机中,生活水最受到影响的是便是底层群众,当政府在解决经济困难上的无能以及生活水平的下降使得民众认识到只有推翻现有的政府才能解决危机,维护自身权益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斗争,正如马克思所说欧洲从18世纪初以来没有一次严重的革命事先没发生过商业危机和金融危机。1848年的革命是这样,1789年的革命也是这样。而之后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1857年欧洲再次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 欧洲动高涨, 波兰城市抗暴斗争风起云涌, 俄国反对农奴制革命运动不断发生, 英、德、法等国不断爆发工人大罢工。并且,这也符合唯物历史观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三)个人无法认同之处

    文中也有我难以认同的观点,首先是他认为家长制权威是连接中各地的唯一精神联系。我认为这句话的表述下,中国人民似乎是没有思考能力的愚民,只是盲从在少数统治者无意识地活着。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中国是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并且在悠久的历史中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仅仅靠“家长制权威”这种相对原始而松散的精神联系显然是无法将这样一个大国联系在一起的。我认为更多的是中国人对秩序规则的重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朴素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在思想精神层面将中国凝聚在一起。

      “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力。这也是我难以接受的,我认为马克思过于高估了鸦片或者是鸦片贸易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他在研究政治历史问题时及其注重从经济角度出发。本文也不例外。但鸦片贸易在当时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摧毁清廷的统治基础的,因为清朝的统治有其坚实的根基,首先彼时的中国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绝对主导,同外国的贸易只占极小一部分,而自然经济正是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其次,清朝有一套完备而极具统治力的政治制度,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正是在清朝随着军机处的设置等措施走向顶峰,即便鸦片贸易冲击了清朝的统治,满洲人也依旧会利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其腐朽的统治。

    另外,马克思认为中国人不太可能戒除鸦片,我认为这不可避免带着一种因中国当时落后腐败的国际形象所造成的欧洲人对中国人的偏见。首先,鸦片在中国泛滥的历史并不长,并且鸦片并非是一种生活必修需品,民众的生活并非离不开鸦片。最重要的是,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也已经极大的显露出来,支持禁烟的人不在少数。当林则徐在1839年虎门销烟时,便有不少群众拍手称快。并且,新中国成立后有力的禁烟行动也证明了中国人是可以戒烟的。

    最后,我认为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局势对欧洲的影响,人口众多的中国的确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市场,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固性以及人民在极端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中国的市场实则是有限的,再加上欧洲资本主义列强拥有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所以中国市场的萎缩或许会给欧洲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欧洲的革命形势更多的还是由各国经济发展状况,政府政策的推动以及革命思想的传播决定的。马克思“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的说法有待商榷。

    (四)启发收获

    笔者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收获。首先是要自觉地运用马克思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和思考问题。真正哲学可以指导着我们更理智地去发现、总结与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上,经过博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呕心沥血研究得出来的,是真正的科学。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在进行政治历史方面的研究的时候,便能发现许多传统学者难以发现的成果。比如在本文中,他运用的联系观和矛盾论,便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革命推动欧洲革命的观点。这让我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空洞无聊的说教,而是有力的思想工具。。

    其次本文体现的国际视野也让我感触很深,从本文分析中欧对各自经济政治的影响可以看出马克思敏锐地察觉到,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那种封闭,闭关自守的状况已经是过去式了,各国相互作用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具有全球性视野和格局的国家能在历史进程中有所作为,抢占先机;而闭关自守的国家只会显得被动,晚清便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而作为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中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中国,我认为是很有必要考虑好如何处理国际关系,与各国建立广泛而良好的接触的。

    但最令我感怀的还是文字中马克思流露出的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侵略和压迫的的痛恨和谴责,以及无产阶级必将通过革命勇敢争取自身的生活的决心。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清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最终无却被腐朽的清廷转移到了中国的百姓身上,无辜的群众承担了战争的兵源和繁重的税负。而在即便是出于上升期的欧洲,农工群众也未享受到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财富,资本家们只关心自己的财富积累,除非是影响到自己的商品生产,否则对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是不会关心的。我觉得本文暗含着一种警告和战斗的宣言,那就是当劳苦民众被压迫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奋起反抗,写到这,我脑中想起了《国际歌》的旋律以及那富含斗争性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拯救我们全靠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bk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