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述和评论三家分晋的故事时,讲到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时族人智果对智瑶(即后来的智襄子)的评价,说他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却有一项短处。具体讲,其五项长处是美鬓长大、射御足力、伎艺毕给、巧文辩惠和强毅果敢,但其短处则是“甚不仁”。进而警示智宣子,如果智瑶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
对此良言智宣子听了却置之不理,等到他去世后智襄子就继位当政了。
后面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智伯因狂傲无德最终被韩越魏大败,落得个自己被杀家族的人也被诛灭的下场。
文中司马光对德才的论述为后人所借鉴,他讲到: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
以上是他对德才的理论上的阐述,紧接着他提出了实践上的一个难题,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智瑶的败亡,在于才胜过德。当年智宣子的失误也在于没有认清才德之分,只看到了智瑶的五项长处,而没有看到他的德不配位。
事实证明智果是有大智慧的,不仅预知了智氏宗族的命运,还用他的智慧保全了自己。当他的建议遭到智宣子拒绝后,当即就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从而避免了可能招致的灾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