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换了办公室,越来越喜欢加班了。
夜深人静、无人打扰,处于完全放松的环境下,能想清楚很多事情。
环境太能影响人的状态了。由于现在住的地方,我不是特别喜欢,所以除了晚上睡觉,其他时间我都尽可能地在办公室,看书、工作、发愣,突然意识到,原来属于自己的时间竟然可以这么多。
之前一直向往浪迹天涯的生活,所以总是把每一次出差,当作节日来过。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环境,能给我更多的灵感。但是随着年纪渐长,我现在也越来越珍惜不用出差、窝在办公室里、沉浸于工作的状态。
人太容易被环境囚禁,所以总是努力出逃,但是逃着逃着,发现自己开始怀念曾经视为囚笼的地方。人能往哪里逃呢?人无路可逃。所以当你意识到,你再怎么奔赴自由,你都逃不开宿命,于是就开始乐天知命,知足常乐。这或许是一种逃避,但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我们无非就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纠结,当有一天我们放下纠结,能够在两者之间自由出入的时候,反而可能是内心最终寻求到安宁的状态。
中国人太拧巴了。那些最终变得豁达的人,有可能是一开始最拧巴的人,他们不断地跟自己的拧巴作斗争,最终竟然练成了一门绝世武功,史铁生谓之“道场”,稻盛和夫谓之“心法”,总之,是因为内心的极度拧巴,所以在不停地挣扎,一遍遍拿自己开刀后,终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颇值得玩味。现在没有了风雨,也没有了晴朗,是因为不久之前经历过风雨,也经历过晴,在风雨和晴的双重作用下,才最终变得无可无不可。没有经历过风雨,也没有经历过晴的人,是没有资格跟一个经历过的人谈天气的。
之所以现在不拧巴了,豁达了,是因为之前太拧巴,太不豁达了。之所以现在乐观了,有钝感力了,是因为之前太敏感,太悲观。乐观由悲观而来,钝感由敏感而来,我们天天想着出逃,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了泥巴里,欢快地曳尾于涂中。
所以我们最终都选择了跟这个世界握手言和。我们战天斗地,却最终在故乡的田野上,放下了所有的执念,在亲人们的鼓盆而歌中,化成了一抔“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泥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