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左宗棠逸闻

左宗棠逸闻

作者: hackrf | 来源:发表于2023-02-25 07:06 被阅读0次

    清末为人比较正直的工部尚书翁同龢,在日记里曾经评价左宗棠为人太正,脾气又冲,“窃恐左公不免龃龉矣,正人在位之难也”。

    从新疆回京后,左宗棠进宫,守门的太监曾向左宗棠讨要红包,即“宫门费”,否则就不让他进去。在当时,大小官员们进宫参见两宫太后和皇帝,太监们都会拦路勒索一下,这已经是当时清朝的惯例,但左宗棠却非常“不识趣”,不给红包就算了,还把太监们痛骂了一顿,还闹着说要跟太后告发此事,太监们自然不待见左宗棠。

    左宗棠脾气大,他觉得满人官员无能,因此有时就会用湖南土话骂说:“冒得寸用!”意思是“没有一寸之长”。这话传播开来,惹怒了满人和蒙古族官员,认为左宗棠狂妄至极,实在可恶。

    太平军在湖南境内攻战,骆秉章将很多军政大事都放给左宗棠处理,以至于左宗棠当时虽然无品无级,但却权力极大。当时,湖广总督官文是个草包,面对太平军手足无措,但捞钱要钱却很有一手,他想要骆秉章在湖南境内纳捐搞钱,但左宗棠却扣着不给办。另外有一次,官文又想控制左宗棠一手培养起来的“老湘军”王鑫的部队,又被左宗棠识破,双方由此交恶。官文有个亲信叫樊燮,是湖南永州总兵。樊燮贪赃枉法,平日里左宗棠就看他不爽,因此当有一次樊燮去湖南巡抚衙门时,左宗棠就以樊燮不向他行礼,大发脾气,说湖南的官员,见了我左师爷,没有不叩拜的,怎么就你不行礼?樊燮对此非常恼火,后在朝野上对左宗棠下了不少梁子。

    左宗棠的祖上都是教书匠,虽然家里有几十亩田地,但父亲左观澜仍然要靠着外出教书才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家里贫寒,父亲左观澜留下三子三女。当时,左宗棠的大哥左宗棫早逝,眼见大嫂和侄子孤苦无依,左宗棠便和二哥左宗植商量,将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48亩谷田都送给了大嫂一家,而他和二哥左宗植两人不仅没有留下财产,反而承担起了全部债务。由于家中贫困,1832年,20岁的左宗棠给湘潭周家做了上门女婿。婚后,他好不容易考中举人,有一次他想进京赶考,终于凑够去北京的路费后,当听说自己的姐姐生活潦倒时,他毫不犹豫地把100多两盘缠给了自己的姐姐,但自己却没钱了。亲友们听说后,才又给他凑了路费。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当时湖南连年大旱,又遇水灾,人民流离失所、饥馑遍野,36岁的左宗棠四处奔波,劝说富人们捐款赈灾。在教书谋生的空暇时间,对于途经他住所柳庄的饥民,左宗棠甚至倾其所有,向饥民施舍粮米和医药。而当时,左宗棠家中也并不富裕,但他却“罄其所藏”救济灾民。

    在浙江镇压太平军时,左宗棠一面干军事,一面恢复农业生产,进行盐务和茶务改革,整饬吏治,后来又倡导学习洋务,创办福州船政局,进而成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之一。浙江在太平军平定后不到几个月,全省的生产就在左宗棠的治理下井然有序地恢复了:“在浙江,绍兴居民皆已复业……杭省(杭州)百废俱起,复城未两月,已议及海塘(治理)。各郡之漕皆减定,颂声大作。以此观之,左(宗棠)之吏治,实胜李(鸿章)十倍。”

    左宗棠脾气差,官场上不会做官,经常得罪人,却才能卓著。左宗棠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政治、经济才能也非常突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宗棠逸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ha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