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们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障碍,就是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
自我意识障碍是指我们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我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有一些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恐惧。
比如说我们需要被爱,害怕别人的爱,害怕失去,害怕死亡,自己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害怕自己没有价值。
而有一些建设性的pp,明明对我们有利,但是在意识里我们总是会产生戒备心理,不予理睬,甚至是逃避。
而在我们内心中,有两个小我在争夺我们的控制权。
比如说:一会儿刚做出来的新鲜的蛋糕,哇,你看到就非常的想吃,而另外一个你却说不要吃,吃了你就会长很多的肥肉。
如果那个低层次层次的你战胜了那个高层次的你,恭喜你,你将可以把整块蛋糕吃完。
然后当你吃完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又有另外一个你会问“我怎么放任自己把这一整块蛋糕都吃了。”我怎么控制欲望怎么这么弱呢?
因为这就是较低层次的你战胜了深思熟虑的较高层次的你。
所以这两个小伙就是一个有逻辑很有意思的你,另外一个就是情绪化和潜意识的你,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交战。
比如说你要早起,你知道找几个很多的好处,能比别人活出半天的精彩,比如说可以读一个小时的书,锻炼半个小时。但是那个潜藏在你心里的情绪化有意识的,却在挣扎着说早起太冷了,还是晚一点吧!起晚一点照样也可以读书呀,也可以写作啊。没关系的。
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如果较低层次的你战胜了那个较高层次的你,那么你就会妥协,你就会处在舒适区里,出不来。
过后尔又会自责,为什么我又没有起来,我又没能战胜那个较低层次的。
而我们第2点要理解的就是思维盲点的障碍,我们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而有一些人能习惯线性思维,而另外一些人能习惯发散性思维。
所以这就导致了人与人的想法,看到的事实并不一样,比如说,当你指出某个人的心理弱点时,对方的反应通常像你指出他的身体缺陷一样感到不舒服。
如果我们脑袋是处在封闭状态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明白其他人看待事物的方法,也不善于探求其他人的想法,这样子的话我们就会一味的只想着告诉对方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
所以就说如果我们头脑比较封闭的话,有太多的先入之见,既是即所见,看到的只是表象的事物而已,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事物。
那么头脑封闭还会是我们失去很多,宝贵有建设性的意见,或是别人对我们提出各种美妙的可能性和可怕的威胁时,我们会视而不见,因为我们不以为然,因为我们的头脑是封闭式的。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头脑处在开放式呢?这里有三个途径,供大家参考。
第1个呢,我们就要训练自己的头脑以反直觉的方式思考。例如有创造力的人通过自律和练习变得更有条理,同时这样也可以利用刻意练习来锻炼自己。
第2个就是可以利用辅助机制,比如说程序化的提醒器,第3类工具。
第3个呢,就是在自己的短板上依靠擅长者的帮助,这里呢,给大家提一下木桶原理,那么我们从小学的那就是跟别人要取长补短,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那么自己的短处呢,向别人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而这里给大家说的木桶原理就是。我们要尽情把自己的长板发挥的越长越好,而对于我们的短板不足呢?我们可以依靠团队,依靠组织把我们的短板,让别人来填补,通过合作,让他人来弥补我们的短板,因为现在社会都是一个合作的体制。
没有谁说可以一个人单打独斗完成一整个事件。哪怕是很厉害的大咖,他们也需要平台的支持,或者是团队后方的加持与赋能。
如果我们想克服这两大障碍,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分析头脑极度的开放,同时要承认自己的盲点,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情上比你看得准选择,就是不要让自己固执己见,多去吸收采纳别人的意见,而由自己来做决定。
如果我们能获得这种能力的话,我们将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现实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因为他可能提高我们的大脑认知水平,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刻意不断的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