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春节大年初四,父亲早早的就起了床。因为鱼塘因年久失修四周漏水严重影响父亲养鱼!所以这一天是父亲早早便定下一家人清理鱼塘淤泥翻修塘基的日子。
家裡的鱼塘坐落在村里南面的大岭头山脚下。大小有六分田左右,之前是烂田。由于钟不了水稻,所以加深成了鱼塘。
小学时村子周围遍布大小的鱼塘,还有遍布种在田梗上稳固田梗的柳树。每年的春夏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的映照下哪也算是村里的一处美景了吧!九十年代养鱼的人特别多,也是当时为养家糊口挣钱的一种方式。记得以前上小学到了秋季学期家里鱼塘就会放干了把鱼从塘里捞起来卖给外面的鱼贩,然后才有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读书的钱。现在家里的鱼塘是村里为数不多还在养鱼的鱼塘!鱼塘北面是这几年新起的新房其位家,与鱼塘相连。鱼塘的西北面在零几年上小学时那会是一大片晒谷场,一直延伸到大水井。记忆中只要到过年过节晒谷厂晚上都会有露天电影、耍杂技等供村民观看,还会有卖各种小零食的。傍晚早早的一家人就扛着板凳欢乐的出去占位子了,晚了可只有看人头的份了。晒谷厂周边还有买冰棍的小贩,叫唤着,很是热闹。这几年晒谷厂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都被分割成一座座水泥楼房所替代。这些碎片也只存在八零后及九零出的青年记忆中了吧。
说起家里鱼塘,自打有记忆起我就与鱼塘脱离不开关系,准确的说应该是跟割鱼草脱不了关系。小的哪会父亲与母亲姐姐们都要干农活,而我就只能干些稍微轻点的活,村里年纪相仿的伙伴都一样。自然而然的就组成了在放学后去割鱼草的天团,中午放学回校前我们就会带着一把镰刀和塑料袋子去学校,下午一放学就加入割鱼草的队伍中。在玩心特别重的年纪别提有多讨厌这活,每天没有玩的时间。由于养鱼的人多,鱼草也要去特别远的地方才有。所以完成不了任务是常有的事,有些时候实在是不想去割了,直接就在鱼塘附近乱割一些杂草丢到鱼塘里面,企图能蒙混过关。当然接下来的必是被父亲的一顿教训,鱼塘在记忆中是抹不掉的过去,以至于时不时的在梦里都会梦到鱼塘被洪水淹了,可见鱼塘在记忆中的重要性实在是承载着太多少年时代的记忆。
二十世纪初不像现在可以到处出去打工,村里能挣钱的机会少之又少。养鱼是村里为数不多挣钱的门道,时不时也能吃顿自己养的鱼也算是填补荤菜吧。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慢慢的挣钱的门路多了点但是父亲还是一直保持着养鱼的习惯,每年的鱼除了卖还有留着自己吃。鱼塘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是有感情的,每次回去的时候都会出去看下。时至今日少年时在鱼塘边种的树直径已有20公分粗,而现在自己也大学毕业出来闯荡了快两年。在历经两天的鱼塘维修后,鱼塘四周焕然一新,都砌上了从别人老屋拆下来的青砖,算是圆了父亲大人的一个小小的愿吧。父亲辛辛苦苦养的鱼再也不会溜跑了,以前养鱼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的一部分,是一份必须要做的任务。现在养的鱼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吃的多,父亲完全没必要那么辛苦每天早上去割鱼草了。不过父亲大人可能早就当成一种事业来做了,已形成了一种习惯。重修鱼塘也算是重温了自己少年的记忆了吧!
2017/2/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