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了一个视频给你啦,里面全部讲的是那些世界名著。几分钟就告诉你大致内容。”
“嘿,读书别人能代替自已吗?几分钟总结一本书,把那么美的文字,细节,情感体验,你在读的过程中的感悟,感想都没了,创作手法,写作技巧,全部最美的部分都没有,你说几分钟简介对爱读书的人来说简直是难受,难过,把最美的细节去掉啦。而且读书还不能读那种一看就懂的有快感的书,你知道为什么?那些一读就懂的书说明与自己认知吻合或在自己认知范围内,我们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所以要读那种有点过瘾,有点回味,有点领悟,有些启迪任人联想的书,跳出自我的认知,读万卷书,任万里路,不就是开阔胸怀,放眼未来,站得高,看得远来修炼自己嘛。”
“嗯,那倒是。”
“以前我教书最不喜欢叫学生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有时教刚要求),读书不是为了功利,明明生活是一天天的过,生命是起起伏伏的旅程,慢慢走慢慢欣赏,你教育是要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你功利化,那么细节的美反而去掉,多少好课文,你就引导学生读课文,那些句法,写作手法一些技巧的东西,学生多读,你老师在这些案件课件中点醒一下,学生就记住了,又体验了文本文字的美。什么叫美,打个简单比方傍晚和黄昏同一个时间描述,你认为哪一个美?体验到美,是要慢,是要调动自己所有感知能力,是要发呆,是要轻松愉悦,你天天死读书,奔着目的考试排名去,没压力才怪。如果我以后有孙子,幼儿园去读一个学期,其他时间带他到各地去欣赏美,小学六年的知识,我两年都能把他教会,心智发展了,他一下子就会。就是从小关键培养他有阅读的能力,你会阅读了,理解能力,记忆力,美感就会大大提升,做题也会很快。”
“英语不好教呀。”
“小孩子记忆力,想象力,模仿能力最佳最旺盛时期,就是多读多看多体验。英语,直接看或听原版儿童绘本,动画片,儿童剧。”
现在学习渠道太方便啦,图书馆要什么有什么,他就是一个学校。现在孩子正因为要什么有什么及时满足不懂得珍惜,有些感受不到生活的美。你象前几年,我看一个小朋友演奏小提琴,父母在台下倒是眼中有光,可是孩子一点表情没有,演奏完不是兴奋,喜悦,一脸的严肃,那个小孩绝对没有沉浸在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中。音乐,人人都多多少少能直接听出音调音频,自己能感受到音乐的快慢,各种情绪(音乐也是通过音符表达情感,音乐,美术,文学都是美,从自然中提炼出的美的表达)人世间,因为各种情,才有文学创造,才有温暖,才有诗和远方。
“音乐你还懂一点?”
“就是不懂,才有时要听一下,反正听了那些古典音乐,那些经典的,你就不想听流行的,通俗的。只是我个人感受。”
“每次到白云松涛看见那几棵大榕树,我就想到《红楼梦》。你看一个大树干,开了很多枝,枝又开枝,枝上还垂吊下来根须,大树干象不象主线贾家大家族,那些分枝是家族中的几个重点描写人物,枝下垂吊的根须是一些有名到无名的小人物(有的死去,有的只偶尔出现一次)。错综缠绕象是他的写作手法(铺排技巧)自然的阳光,风,雨,就象里面有时欢乐,有时悲伤,有时激进,有时慢悠悠……”
生命如此宝贵,从万万千千中脱颖而出,我们从胚胎起,就己经是唯一,来到人世,短短几十年,人世间,又如此美妙多情,怎不感恩与珍惜每一个当下和爱你和你爱的人?
漫无边际的闲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