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及庐
又一次看完彼得·威尔执导的《楚门的世界》,心境全然不同于几年前。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而立之年的男子楚门,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突然发觉了周遭的不对劲,生活犹如被设定过的时钟,除了他自己,没有其他的“变化”。
甚至街上的行人都会在某个具体的时刻精确的出现在他眼前。溺水而亡的父亲乍现眼前,初恋女友无故失踪,一切生活的不合理让楚门开始怀疑生活的真实性。
正如他所怀疑的那样,生活不仅不真实,还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楚门的“世外桃源”家乡,不过是一个电视台的巨大造景,身处其中的人、事、物,除了楚门以外,都是设定好的演员、剧情、道具,包括谎称是医生的妻子都只是一名参与其中的演员而已。

楚门的生活则是从一出生便被电视台以24小时真人秀的方式转播着,在真实的世界中已经成为一档火爆的剧集。
有人说这是媒介时代的隐喻,是一则充满讽刺的故事。

再次观看,眼里不再只有楚门为了逃离这谎言的城市,横渡暴雨风浪,最后冲破牢笼,人们为他欢呼落泪的场景。
我看到它还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一个置身绝望境遇的人,一个穷途末路的人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或者用木心的话来说:在这个失去价值判断的时空里,我岂非自始至终将无所作为?
生活构建的真实和假相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已经难以区别,我们活在真真假假的社会中,熟稔的运用它们是社会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如果能以这样的能力度过一生,倒也无妨。
如果不能,如果侥幸发现了生活中那不真实的一面,我们就会像楚门那样面临着该何去何从的境遇了,推到了多米诺骨牌的楚门,注定无法停止。
于是他奋起,不做被“设计”的瓷娃娃,誓要冲破那一层隔绝了他与真实世界的背景纸。
即使外面的世界他一无所知,即使前半生荒唐的近乎无意义,他还是义无反顾。

与其给我爱、金钱或名誉,不如给我真理。——梭罗
2017年在国内上映的《大护法》与《楚门的世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制约花生镇的花生人,他们被长期灌注以“缄默”与“成长就要死亡”的怪论,当他们得知自己赖以生存的食物蚁猴子是未经发育完全的同类后,花生人的世界观坍塌了。
他们面临的不是以后该吃什么的问题,而是作为一个可以思想的“人”,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曾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从我的世界观来看,我认为人们无论承受怎样的痛苦,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惨经历,无论如何不自由,都会在命运的夹缝中求生,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人们不懈奋斗,努力在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内寻找梦想和希望。这类人始终比那些破坏体制,实施叛乱的人更令我感兴趣。”
作家们往往偏爱刻画小人物,不仅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社会的高度缩影,更因为作为人,有着鲜活而矛盾的一生,更接近我们追求的“真实”。
相比安稳闲适过完一生的人,那些置身穷途末路的人,更能见识到生活的真实性,相对的,在他们身上往往更具生活的勇气。
而生活永远无法提供完全的真实,我们在不经意的时刻,总会发现生活的不真实性,而如何面对真实,需要的则是一种“一意孤行”的勇气。
一种即使置身“穷途末路”的境地,也能有冲破它向前走的勇气。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