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们只是看起来很好

我们只是看起来很好

作者: 半夏BX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23:13 被阅读30次

    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抓狂地抱怨到后半夜,起因是她和父亲的通话。

    她父亲的问题简直就是中国老人关心的典范:

    还没有对象吗?

    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你岁数也不小了,可得抓紧要孩子!你们小年轻不懂,孩子一定得要!

    老二也得要,国家政策都放开了,怎么能不要!

    翻来覆去的一句一句,锤得她心烦意乱,她敷衍几句,父亲的语气马上冷下来,苦口婆心又带着强迫的意味: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儿,到了二十好几,就应该抓紧找对象结婚!结婚了不要孩子干什么,别人都要孩子,怎么就你不要孩子,孩子就得趁年轻要!

    她只觉得无力又烦躁,难道感情的事儿是能够强迫和按照日程表来的吗?如果真有一个完美的人出现,她难不成是非要一个人单着?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能说出为什么的生活,才是有意思的生活。她想不出非要照搬别人生活的原因,他们都过的很幸福吗?他们都享受现在的一切吗?还是仅仅因为,大众都这样做了,所以她就必须也要这样做来迎合普世价值观。

    正如《假性亲密关系》所说,每天只是忙于生计、疲于应酬或履行义务,并不太关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理变化,这就是活得不认真。大多数人都会在不加反省的情况下,盲目跟随主流推崇的社会剧本,误以为跟随常规就会得到幸福,结果很多人都成了社会剧本和体制的牺牲品,既找不着幸福,更失去了自我。

    该书作者史秀雄,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本硕毕业,做过摇滚乐队的主唱。现在上海开设心理咨询工作室,专注于 80 后、90 后的情感生活、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知乎「心理学」领域下的优秀回答者。

    焦躁的爱情

    《假性亲密关系》中提到,在爱情这种关系当中,如果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时唯有敞开心扉,坦诚自己的感受,才能有所好转。

    失败,通常是世界在提醒你,你的方法是错误的。如果不反省,甚至可能一错到底。而当他人讲述失败时,需要的是共情,是情感的呵护而非指导。至于打骂,出了打击自尊和自信,进而自卑,不会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

    我这位朋友的情况,其实具有某种代表性。她的父亲大男子主义,如果不顺从他,他就会打骂她,甚至打她的妈妈。而她妈妈觉得一个完整的家庭是非常必要的,于是长久忍受这样的日子。所以,她从小就目睹父母之间的不和睦,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更觉得人就应该忍受。

    后来她的泪点、笑点都很高,就好像心里立了一堵墙,时刻保护着她,让她时刻保持回避和压抑。确实少受到了伤害,但也阻拦了她感受幸福。处过对她很好的对象,她无法感受到直达心底的快乐;处过对她不好的对象,她也在一直忍受,没有提出分手。

    是以,她想不出有什么要结婚的必要,反正也没多么高兴,孩子也可能重蹈她的覆辙。与其这样,不如自己一个人。

    后来她开始尝试着感受情绪,表达感受,毕竟余生很长,还有一辈子要过。

    可怜的自己

    要做到自我成长,就要了解自己真的要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想;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又需要什么,而这些需求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得到认可,还是为了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

    要多爱自己,记住自信不是通过取悦别人而获得。

    分手是最好的认清楚自己的机会,寂寞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对话。

    她开始思考到底为什么要找对象?她罗列了几条原因:父母催得紧,同龄人都有对象了,一个人很寂寞。

    而这几条对应的真正原因是:取悦父母以得到认可,看似也可以掌控生活,觉得寂寞是失败的表现。

    而当她想通这些后,她发现其实她对于真正有用一段这样的关系并无兴趣,不过是因为过度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自己太过无聊而已。

    因为希望自己更加有趣和充实,她给自己报名了摄影课程,还参加了一个跑团。越来越多的朋友来问,她朋友圈里的照片可不可以拿走用作背景,更有同事来问,她最近怎么瘦了那么多!

    就像村上春树的那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夜风中,她彻底放松下来,拥有了更多时间和自己内心对话,深层挖掘自己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她愈发自信,不再为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刻意委曲求全。

    对于曾经极端无疾而终的恋情,她也想明白,或许这并不是对方的错,而是她自己的问题,对方或许就是那个正确的人,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正确的,他们用了错误的方式相处。

    而这些的根源,需要从她的家庭寻找答案。

    原生的家庭

    每个人的性格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会有很多问题,包括认可无能、高压、压抑,继而造成孩子的性格产生一些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取悦型人格。

    取悦型人格,成因主要是生长于高冲突家庭,或者拥有挑剔和难取悦的父母。取悦型人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表现为“懂事”,而他们在取悦他人的同时,会变得缺乏主见,忽略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懂得拒绝别人,同时却在内心充满抱怨和愤怒,从而对人际关系逐渐失去兴趣。

    但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并非无法可解,个人在成长,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就要成长。

    我那位朋友的情况,几乎和书中一样,她的父亲大男子主义,不容任何反驳,不然就是一顿毒打。而她的母亲一直压抑自己的感情,对她严格要求,时时将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对比,她从没听到过对她的任何表扬。

    她尝试去分析小时候她所受到的待遇,尽管几乎鲜血淋漓,但确实让她通过分析,找到自己现在情况的根源。进而她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包括和父母保持适当的距离,来让彼此的关系更加舒适。

    同时,她也明白,强迫自己和父母和乐融融是不现实的,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她能让自己在日常中不再受到父母的影响,在没有父母在场的时候没有自卑与讨好,那么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假装亲密关系》作为一本接地气的可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心理学书籍,其对于帮助解开心结、处理夫妻关系、解放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和认识自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操作性强,简单可行,又通俗易懂。

    原生家庭是一切的根源,但并不是一切的借口,最重要的还是后天我们如何调整。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短短几十年,总不能只为了取悦他人而活。

    学会感受情绪,才能享受生活。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只是看起来很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ny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