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述而第七》第十一章讲解

《述而第七》第十一章讲解

作者: 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22-02-09 23:39 被阅读0次

    《述而第七》第十一章讲解

    讲解者:王凯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述而篇》第11章。一起恭诵原文——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财富如果合乎道而可以追求得到的话,即使做市场看门员这样卑贱的职业,我也肯干。如果不合乎道而追求不到的话,还是干我所愿意干的事情,不去追求。”

    本章谈富贵,因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我们人人都想追求富贵,因为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在我们的耳闻目睹中,在我们对生命的见解中,富贵可以带来快乐和自在。退一步说,虽然富贵不一定会带来快乐,但没有富贵,一定不会快乐。所以,我们很多人的人生变成了一场追逐富贵的旅程,变成了一个追名逐利的职场,乃至于不知不觉中把追求富贵作为我们生命的全部。

    且不论求富求贵有何过错。我们看看世间大多数人是如何追求富贵的。虽然很多人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但是因为掉下馅饼的机会似乎太少,所以大多数人还是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得到富贵。但怎么努力的呢?

    稍微了解一下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我们全社会的财富观,它的细微变化,以及演变趋势。

    1979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轨道上,这是历史的选择。从此,一股全民经商办企业的热潮滚滚而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以及乡镇企业转移。人们以兴办企业、弃农经商、进城务工为荣。当时的口号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出现了“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等怪现象。甚至公务员、铁饭碗都被蔑视,公务员、大学教授下海经商也甚嚣尘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突破禁区,开设了股票交易市场,人们想以多快好省的方式获取财富的赌徒心态爆棚,全民炒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企业上市圈钱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被创造。直至现在,企业上市仍有很丰厚的回报,全民炒股仍然非常风行。炒股的热潮未退,房地产开发、炒房成为快速获取财富的又一个强劲风潮,而且比炒股更加稳当、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见实效。很多家庭,稍微炒几下房产,就轻而易举成为中产阶层。很多实体企业被房产开发的丰厚利润所吸引,纷纷涉足房地产业,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转型不得法,将主业耽误。房产开发,对政府、企业、全民似乎都得利,故推动了房地产市场近二十多年的过度繁荣,也形成了不小的泡沫。系属于炒股炒房的,还有炒期货、炒矿产、炒名画、炒名酒……只要有利益,虚拟资本无孔不入。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一个崭新的经济模式出现,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颠覆性变革,积累财富的速度更快。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而产生的互联网金融,典型的就是P2P资金平台,以近乎野蛮生长的方式蜂拥而上,让人瞠目结舌,上演了一场场快速累积财富又快速崩盘的闹剧。互联网创造的神话还在不断上演,网络销售,网络支付,网约车,网上办公……互联网将全世界的人联结在一起,也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遥远。近两年以互联网为工具而产生的“流量经济”,更是如梦如幻。直播、抖音、热点、流量等全新概念、全新商业模式,更是玩弄财富于股掌之间。人们点点鼠标,宅在家里,就可以日进斗金,一夜暴富,天上掉下黄金似乎都不是梦。

    改革开放之初,成为一名工人,一名商店营业员,都是满脸的荣光,被人羡慕得五体投地。现在没有人想去实体经济,没有人想当工人。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想去当白领,去金融、证券机构,想纵横互联网,梦想一夜暴富。

    这里我们并不是在探讨经济学的问题,而是去探讨经济学背后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是否意味着思想的进步与之同步升级?从第一产业的农业,到第二产业的工业制造业,再到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特别是以信息和互联网为特征的所谓第四产业又应运而生。从中我们是否发现一个特征,产业越升级,人们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想法越强烈?我们有否担心,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文化产业占据产业链的顶端,现代文明会不会走入歧途?7.18

    回到2500年前孔子的财富观,我们看本章论语。孔子先设问一下:财富可以求得到吗?在现代人的观念里,这个问题不用问,不用思考,财富怎么求不到呢?上面讲了这么多,不就是讲如何看准机会获取财富吗?孔子说,如果财富求得到的话,让我做“执鞭之士”这个最卑贱的职业也可以。“执鞭之士”有几种解释,其中一种是说市场门口拿着鞭子管理进出口的保安,是指社会上一种比较卑贱的职业。孔子说这话的当下,是否后面还可以接一句,或者反过来说,如果财富求不到的话,即使让我做最体面、最让人羡慕的职业,譬如企业高管、白领、公务员等,我都不愿意去做,因为富贵求不到,做这些有何用?

    那财富是怎么来的?是可以求来的吗?钱穆先生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此言不可求而必得。”“命”和“天”,都是说明有一只无形的手或者说轨则在推动和决定你的生死,决定你能不能得到富贵。钱先生的意思是说,“死生和富贵”不可求而必得。什么是“不可求而必得”? 郑玄在《集解》上解释说:“富贵不可求而得者也,当修德以得之。”意思是,富贵不是求而得之,而是修而得之。“求而得之”与“修而得之”的差别在哪里呢?“求而得之”是向外求,“修而得之”是向内修。向外求取,竹篮打水一场空;向内修德,富贵不求而自至。

    孔子的结论很明确,富贵是向内修来的,不是向外求取的。但是,我们的目的是求道,而不是求富贵。富贵只是一个求道的助缘和工具。因为凡夫一心求富贵,才有圣人顺着我们求富的心,以方便说富贵可修而得之。所以,李炳南老先生说:“可求,不可求,以道为准。”“执鞭之士”这个最卑贱的职业,如果有道可修,也就有富贵可得,我愿意去干,虽然卑贱,其实是世上最高贵的职业。如果无道可修,也就无富贵可得,那么再体面的职业,我都不愿意干。我愿意干的是“从吾所好”,我的所好是什么呢?钱穆先生说是“吾之所好当惟道”。

    蕅益大师说,这“说得求富者败兴”。孔子的财富观,让满怀信心去求富的人很扫兴。因为这和我们的经验似乎不是很符合。上面我们列举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种种求富方式。财富不是用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吗?不是努力得来的吗?而且越干越有技巧,财富来得又多又快。你怎么说财富是求不来的,是修德修来的?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其实真的是“各人头上一爿天”。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发现极端的例子,有的人,不管做什么生意都赚钱,做什么赚什么,甚至躺着都赚;而有的人,无论如何努力,都赚不到钱,做什么亏什么,机遇和运气总不能光顾他。还有的人,钱是赚了,但很快会失去,而且失去更多。还有的人,有钱但不贵,而有的人既富且贵。再观察一下,运气不好的人,并不是不努力,并不是技不如人,甚至比其他人更努力,更有学历,更有专业知识,但现实就是如此。为什么呢?难道富贵都是偶然的吗?或者都是命中注定的吗?如果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命中注定的,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就是运气要比别人差呢?

    我不去努力,当然不会有好运降临,但怎么努力就大有问题。上面讲过,在富与贵的后面,还有“天命”在发生作用。我过去是否修德积福,祖上有没有积德,天地运行轨则这个无形之手在悄悄地转动我们的命运,让我们能否富贵、有多少富贵,且丝毫不差。现在,我虽然很努力,但是命中没有修德积福,今生就很难富贵。但这样并不是说被宿命锁住。如果我了解了富贵之因,做任何事情都在修道积福的话,那么今生的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命中有福德的,如果现在不珍惜,浪费存在银行里的福报,那么福报用尽,命运也会越来越差。13.22

    大家熟悉的《了凡四训》,是最著名的改命之书。袁了凡遇到会算命的孔先生,命中的每一个关口都被他算得非常准,且预测了凡今生寿命53岁,可惜膝下无子。从此了凡先生觉得命被锁定了,再努力有什么用?于是他开始颓废,不用心念书考功名。后来在南京栖霞山遇到云谷禅师,两人打座三天三夜,了凡不起一念。云谷禅师以为他有这么高的禅定功夫,一定是一个人物、一个豪杰。但后来了解到,了凡被命锁定,心已枯竭,不曾转动一毫,原来是个彻头彻尾的凡夫。云谷禅师用儒释道经典开示他转命的方法——就是行善积福,修道积德,并且用“功过格”每天记下自己的功德和过失,以策励自己。了凡听从禅师开示,精神大为振奋,坚定不移地开始改命行动,日日行善积德,有过失及时忏悔。如此努力,袁了凡这一生被锁定的命运发生改变,功名比原先更高,原来命中无子嗣的,却生了两个儿子,寿命原来只有53岁,却活到了72岁。

    袁了凡“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改命故事,是发生在明朝的真实事情。《了凡四训》被后人广泛传阅,产生广泛影响。但现代人被现前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所迷惑,不愿意去倾听这些改变生命的典范故事,听了也不太相信这样的改命方法。所以蕅益大师引李卓吾的话说:“今之求富贵者,俱是‘执鞭之士’”。看看我们现在这些求富的人,只是到心外求取,不向内修德,如此的话,不管你是做什么职业,再体面、再高贵的职业,本质上与“执鞭之士”没有什么差别,不但不高贵,而且都是枉费心机,缘木求鱼。

    蕅益大师又引方外史的话说:“执鞭求富,还是好的。今之求富贵者,决非‘执鞭之士’所屑。”这句话有点禅味,我们试着去解读一下。虽然我做的是“执鞭之士”这卑贱的职业,但是我还是循规蹈矩,不违世间法律法规,没有犯本性之恶。但现在有很多求富的人,没有底线,可以乱来。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这种为了追求财富,没有底线,敢违法乱纪的人,连那些社会上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对他不屑一顾。

    活在人间,富贵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圣人殷切地告诉我们,富贵并未是快乐之因,颜回虽然很穷,却得“孔颜之乐”。但圣人并未反对我们追求富贵,关键是如何求法。如果富贵用来自己享受,满足私欲,不合乎道,那么虽求而不得,得了也会很快失去;如果富贵用于帮助天下苍生,将它化为道用,那么富贵即是道,不求而自至。但愿我们能够听懂圣人的话,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不枉费这难得又宝贵的人生!

    思考题:

    1. 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例,说明我们的财富观是怎样的?

    我们发现一个特征,产业越升级,人们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想法越强烈。但我们从来没有担心,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文化产业占据产业链的顶端,现代文明会不会走入歧途这个问题。

    2. 如何理解财富是“修而得之”,而不是“求而得之”?

    在富与贵的后面,还有“天命”在发生作用。我过去是否修德积福,祖上有没有积德,天地运行轨则这个无形之手在悄悄地转动我们的命运,让我们能否富贵、有多少富贵,且丝毫不差。现在,我虽然很努力,但是命中没有修德积福,今生就很难富贵。但这样并不是说被宿命锁住。如果我了解了富贵之因,做任何事情都在修道积福的话,那么今生的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命中有福德的,如果现在不珍惜,浪费存在银行里的福报,那么福报用尽,命运也会越来越差。

    所以,财富是“修而得之”,而不是“求而得之”的。

    3. 如何向袁了凡学习改命方法?

    袁了凡“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改命故事,他转命的方法——就是行善积福,修道积德,并且用“功过格”每天记下自己的功德和过失,以策励自己。了凡听从禅师开示,精神大为振奋,坚定不移地开始改命行动,日日行善积德,有过失及时忏悔。如此努力,袁了凡这一生被锁定的命运发生改变,功名比原先更高,原来命中无子嗣的,却生了两个儿子,寿命原来只有53岁,却活到了72岁。

    活在人间,富贵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圣人殷切地告诉我们,富贵并未是快乐之因,颜回虽然很穷,却得“孔颜之乐”。但圣人并未反对我们追求富贵,关键是如何求法。如果富贵用来自己享受,满足私欲,不合乎道,那么虽求而不得,得了也会很快失去;如果富贵用于帮助天下苍生,将它化为道用,那么富贵即是道,不求而自至。但愿我们能够听懂圣人的话,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不枉费这难得又宝贵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述而第七》第十一章讲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og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