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到城市的差距

作者: 珍妮的后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3-07 07:01 被阅读0次

    《曾国藩的15堂人生复盘课》笔记三

    曾国藩在第七次科举考试后,迎来了开挂的人生,一路高唱凯歌,从湖南乡下奔进了大北京。从小地方到大城市,曾国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拓展了见识,也打开了眼界。人啊,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本觉得足够优秀的自己,到了大北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看看我们现在社会,农村人想要挤身进城市,小城市的人想要挤进大城市,即便在大城市没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也要努力创造自己在大城市里足以生存的条件。有人考学读书,进到了大城高,毕业之即想尽办法也要留在大城市,不想回到乡下小地方。还有现在的很多父母们,自己小时候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教育和生活都受到了一些局限,所以现在我们努力地工作赚钱,想要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市就学。

    不是说我们忘本了,而是大城市的有其发展的优势,无论是就业,还是学习,还是各方面的生活以及环境,还有我们接触的人员素质,相对来说都要更高一些。所以我们渴望在大城市里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经历过大城市的熏陶,我们有形无形中打开了眼界,打开了格局,对自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成长,这不是关门在家里刻意能学习和养成,而是耳儒目染之中渐渐形成的。

    曾国藩进入大清朝的中央机构任职,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在父老乡亲面前那一个雄纠纠气昂昂,顶呱呱的厉害人物了。但是,来到大城市,进入中央政治局的曾国藩,跟这些一线城市的同事们相处下来才发现自己的无知,才意识到自己跟同事之间的差距,就如同从长沙到北京的路程那么远。无论是知识,学识还是眼界,格局,还是个人素质修养,甚至连审美观都差人一截。

    同事们一开口,正宗北京普通话,一听就是官方语言,而曾国藩的长沙普通话听起来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虽然塑料普通话让人听得会有乡土气息,但毕竟是中央办事机构,面对的人群很广泛,语言的规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长期在乡下呆着,接触的人也自然就是乡野村夫,农民兄弟们为了生计,整天劳作,自身的文化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多不拘小节,行为粗俗。曾国藩除了能从他们身上了解一点种地常识外,其它也就无所获了,但曾国藩是读书人,他要走仕途,他学到这些东西也没有用。但是面对的大环境是这样,比下已经绰绰有余了,但往上没有可比和可参照的标准,那又如何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呢?

    所以,在大城市里,接触的人多了,见的事多了,眼界开阔了,才发现自己原来是渺小了,才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哪里,才发现自己要提升,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人啊,永远不要盲目地自大,谦虚低调,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

    从农村到城市,这是一段很长的距离,初到大城市的我们要如何融入城市的生活呢?想想当初我们初入社会时,看见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人来车往,看到那高楼大厦,看到领导自信地侃侃而谈,看到同事优雅地推杯换盏,我们的内心是否有一种自卑感在漫延,是否感到无所适从。我们意识到差距,也意识到了我们要尽快地适应,尽快地学习,争取早日自信优雅地面对这当前的生活和工作。

    人总是要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增长见识,增长知识。有些东西不是书本能带给我们的,眼界和格局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磨练,去提升。当我们意识到自身的差距时,及时找出我们需要提升,需要达到的水准,并且找到可行的方法来练习,只有这样,前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2022-3-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农村到城市的差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pg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