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无休止的保持一种运动状态,肯定有疲乏的时候,如一部汽车不能无休止地行驶,还是要加油要保养的。这几天又多了一分茫然的感觉,给自己订的计划一直在行走,可回顾过去,对成绩却并不满意,一年中,我并没有看到自己进步,又有些颓废了。
人总是很想证明自己的吧,2019年读了91本书,却不觉得有实实在在的长进,是写文章好点了吗,又或是读的书能记得几许?答案是,都没有。
每天坚持练习流利说英语700天,但至今也不能流利说。每每被人问,只说你看那从幼儿园便开始学英语的学生,一直学到大学成人,也不一定能与外国人对话,何况我只学了区区几百天。
“简书”连续写文章400天,因为偶然一天忘记,便被残忍地割断日更;“百家号”想拿专题转正,坚持半个月,因为出去游玩一次也断了。然而也并不觉得可惜,内心只是想写愿意写的文章,而并不想为去讨好网络读者写文章。
倒是读书,不管有没有效果,纯属做为爱好坚持下来了。每天必捧本书读,遇到吸引自己的,便不顾”每天读几页,同时读几本”的读书计划,尤其想一口气读完。而有好看的喜欢的书,又心心念念计划重读,《鱼羊野史》《红楼梦》《三国演义》,今年无论如何再读一遍。
小时候并不爱看鲁迅的作品,觉得没什么吸引人的情节,只生硬背过老师的解说应付考试,知道他的文章内涵很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狂人日记》也确实不好理解,依稀记得反映的是“人吃人的旧社会”。现在重读,反而不懂。明明就是一个内心癫狂的人疯言乱语,总怀疑别人要算计他,吃了他,连亲哥哥也不例外。在今天,这就是正儿八经的疯子,直接送疯人院去得了,用不着费神地去想他说的话。但作者为什么又要写去他的日记?又确值得反思。
大师的作品就是简洁,写出来的人物活生生站在你面前。好几篇文章都有“咸亨酒店”,让人觉得那就是真实存在,热闹喧哗的场所,当街柜台,明明地摆在你眼前,里面是盛酒的大缸,外面的短工打酒喝,在那里帮忙的作者因为舀酒不会短人分两,被掌柜罚在柜台里面做事,他在那里看到了孔已己的悲惨命运。
鲁迅的每篇文章就像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那么生动明白,仿佛就在身边,至于是不是真的却并不想去追根刨地。而我屡次想写身边的人和事,却不知道如何下笔,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反映出一些现象,犹犹豫豫干脆没有下笔。
鲁迅随便写一件小事,哪怕是一个寄居邻家的客人,买几只蝌蚪和小鸡小鸭去养,读起来都那么有趣。这些无论是谁,孩童时代都经历过的事,却不知要怎样才能像他一样描绘出来,此情此景,人物又是如此活灵活现。
老师教学生写作文,总说要一个中心思想,要反映出什么深刻的道理来才算好文章。以致我们读起名家文章,便不断去追寻里面的道理,有这个道理才不愧是名家所写;或特意忽略表面的部分,硬要去寻那个道理。有时候我想,我们到底有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作者文章里,硬说那就是作者想表现的呢?
我能从鲁迅作品里吸收什么?除了感到远在天边的差距,还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走得近一点,看得清一点,让我能学了去,从此也变成一支笔,笔下也生出许多故事。
甚至不用去编写,我的身边实在有许许多多可写的事。只是我生怕自己生硬的文笔,活着有趣的人和事也会被写得豪无生气,从此连回忆也不必去回忆了。
还是把一些故事好好养着,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动笔。记得有人说过,发生的事远比写出来的故事要精彩,等到我也能力写作时,说不定会有一些故事流传出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