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

作者: 花地文学社_99fc | 来源:发表于2018-08-11 19:37 被阅读1次

小康之家中途衰落,他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辗转几个学堂,努力考取了公费去日本留学的资格,他又是奋发向上的;眼看父亲病入膏肓,却因难以寻找的药引子而有心无力,学医是为了填补内心的遗憾,也是为了拯救无数遭受疾病折磨的人。可最终,他却拿起了笔杆子,因为他发现,在那个年代,更需要拯救的不是人身体上的疾病,而应该是人们的精神。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我对这段谈话内容的印象尤为深刻,在我个人看来,谈话之前的鲁迅还是稍微迟钝的,而谈话之后,就开始有了《狂人日记》,有了那个不一样的鲁迅。

少年时最不喜读鲁迅。

小时候老师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鲁迅最好的写照,我不懂,只知道他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实在打不起任何兴趣去读鲁迅的文章,但却又非读不可。

接触的是《故乡》,除了觉得闰土很可爱之外,似乎对其他文字的描写已经没有太深的印象了。后来课本上鲁迅的文章渐渐增多,可还是觉得内容太过深奥,有些生涩乏味,行文又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便越来越打不起兴趣,以致于语文课本上的重点篇章《孔乙己》、《祝福》等我都不能领会,只觉得对孔乙己、祥林嫂的描写有些嘲讽的意味,甚至连《记念刘和珍君》中几句经典的句子我都把它看做无病呻吟。

后来再读鲁迅,偏重于了解他的生平和“八卦”。

读一个人,可能真的是要读他的全部。对于鲁迅,也不仅仅是关注他的文章,也应该有他的生活。

可能大部分人了解鲁迅是先从了解他的“八卦”开始的,对鲁迅这个人打起了兴趣,接着才开始读他的文章。我也是这部分人中的一个。出于幼时对鲁迅文章的不解和不喜,了解他的生平成了我重新接触鲁迅的第一步。

出生在封建小康家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并不能使具有新思想的鲁迅所接受,或是出于孝心和义务,从日本返乡与朱安结婚,没有感情的婚姻可能没有办法长久,他和她都是不幸的,可他们却又是幸运的:朱安时刻尽着儿媳的义务,即使婚姻并不如意,她也遵守着传统的妇道;他也并没有对她始乱终弃,而是一直以一个家人的身份对待她,就连之后和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在一起了之后,也在各个方面照顾着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

如今再读鲁迅,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依旧是隐晦难懂,却多多少少领会了几分故事背后的深意。拿《药》来说,一方面是华老栓给儿子华小栓求血馒头治痨病,一方面是革命者夏瑜的死。华家买来的血馒头恰好是夏瑜的血浸染的,这实在是无比讽刺。文章最后夏四奶奶在上坟的时候出现的那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乌鸦在树上缩着头,铁铸一般的站着,再到后来“哑——”的一声大叫飞向远处的天空,直到现在我依旧没领悟到用意何为,是在暗示对夏瑜之死的悲哀吗?可能是这样的。鲁迅先生用这样的语言和手法,让人乍看觉得云里雾里,再细细品读,却是能深切感受到对愚昧无知思想的批判和对革命者逝去的悲哀。

鲁迅的文章是让人惊悚的,字字都像是针。《阿Q正传》里的阿Q,每一处对阿Q的描写都像是揭示了他潜在的劣性,儿子打老子、自我忘却、以过去和未来缓解现在的难堪,“精神胜利法”换来换去,也都是换汤不换药。读阿Q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自己,感觉很多阿Q存在的问题都是自己存在的问题,读完阿Q,不觉得好笑,反而觉得自己很羞愧。“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里,甚而至于对两位‘文童’也有不值一笑的申请。”明明不如别人却又盲目自大而又看不起别人,明明不满于现状却又安于现状。这每一处对阿Q的描写在我看来都是讽刺,而这每一处讽刺也并非是讽刺的只有阿Q。

经历给人以创作的独特性,鲁迅的文章大气磅礴却又夹杂着些许辛酸无奈。少时离乡,几十年后再返乡,亲身经历了家庭兴衰、五四变革。日本留学也给了他更宽更广的视角。少年时对故乡的记忆与几十年后再返乡的对比,构成了他笔下那个特殊的故乡。鲁镇的格局简单却又不失大气,无论是咸亨酒店还是祝福的景象,都勾勒出了一幅独特的村落景象,像远离人世又处在人世,传统中描写着不朽性格,荒凉中演绎着封建的人情世故。

读鲁迅像是读延绵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也像是穿透面孔读人的心、自己的心。字字斟酌,篇篇用心,回到一百年前,看到深夜还亮着的那扇窗,那一定是鲁迅正在夜灯下,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写下这些不朽的文字。只是他不知道,一百年乃至无数个一百年之后,这些文字,这些篇章,同样在某个夜晚,被人用心读着,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写下自己的感悟……

相关文章

  • 和鲁迅一起过日子【16】

    我把读《鲁迅日记》称为“和鲁迅一起过日子”。其实,读《鲁迅日记》只是我读《鲁迅全集》的一个节目。 仅读《鲁迅日记》...

  • 游走在鲁迅的世界里(2)

    游走在鲁迅的世界里(2) ——读钱理群《走进当代的鲁迅》 读鲁迅的小说,会发现鲁迅的小说里时常是“希望与绝望”的交...

  • 读鲁迅

    最近在读鲁迅的文章,放在几个月前恐怕连我自己都不信。 我之前不大喜欢看他的文章,也许是小时候读书时没能读懂他的文章...

  • 读鲁迅

    小康之家中途衰落,他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辗转几个学堂,努力考取了公费去日本留学的资格,他又...

  • 读鲁迅

    这是一道文化上的风景线,这是一座文学上的里程碑。 多少年过去了,他仍然被人谈起,被人议论,被人责骂,被人尊敬,被人...

  • 读鲁迅

    曾记得初中时,老师一提到鲁迅的文章,就要说这句话,所以今日细读鲁迅的文章,看见它时,记忆犹新,很是怀念当年。但当我...

  • 读鲁迅

    说起作家还是喜欢鲁迅,其实我看过的文章也不多,但觉得鲁迅的杂文非常对脾气,看的痛快也能读到乐趣,这种乐趣是读书的乐...

  • 读鲁迅

    读鲁迅 池窗 今天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灵魂紧挨着先生,也越能感知到先生,他所处的时代需要他去纳喊,先生是寂寞的,他文...

  • 读鲁迅

    读鲁迅 一棵是枣树 另一棵也是枣树 立于庚子疫区 鲁镇 赵家点起红灯笼 石拱桥下 乌篷船 隐入蒿莱 幽灵般的眼...

  • 读鲁迅

    近日,复习中国现代文学史,马上要考试了,临时抱抱佛脚。 开篇第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鲁迅,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先驱。...

网友评论

  • 九九南风:少时不懂鲁迅文,再品已是文中人👍👍👍👍

本文标题:读鲁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zd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