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有的永远只是学习学习,学习本没错,但如果来来回回都只是啃教科书本上的知识那就变得非常局限了。
在老家的时候,还能过几年幸福的童年生活,上来深圳之后,就开始变了一个人一样,只有学习。
依稀还能记得以前的一些小细节,初中的时候,还记得刚开学的时候,谁也不认识,我就拿着本作文书在看。我希望别人知道我是个勤奋好学的人,那时的我希望塑造这样的形象,因为我的世界只有这些。
没有课外书、没有音乐、没有画画,没有游玩,没有出去见过世面。只有不断的应试应试。在那个时间段,有时候不看书本上的东西反而觉得是一种罪过。记得特别是大考的时候,还会复习到非常晚,其实自己根本看不下去,但是还是一直在看,因为不看心理不踏实。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就只是抓着书本知识一直在啃。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人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非常苍白的,苍白到我忘了我学了什么,苍白到让我意识到我那时候根本不爱学习,只是为了拿高分而学习。那种苍白让我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只体会到拿高分时的喜悦和拿低分时的失落。那是分数给我带来的感觉,而不是学习给我带来的感觉。
那时候的我,世界里只有学习怎么应试,脑袋瓜木到怎么敲都敲不开。很无奈也很可悲。
我的世界开始打开,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是开始打开,是萌芽阶段。那时候的心是最乱的,这也想看看,那也想看看,看到什么东西都要乱抒发感情一番。那时候情绪也不稳定、思想也最多,整个人都是浮躁的。
所以内心一直不安定,不安于现状,不甘于现实,觉得自己能干成一番大事。这种感觉是什么感觉?就如同一直被圈养的动物,一下子被放到野外,却还是以在笼子里的心态去跟野外的动物进行搏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即使上了大学,我的世界开始打开,但仍然还是狭小的。我有很长时间都沉进在“笼子”的心态,毕竟应试教育也有12年,而我的思想解放却只有四年。我的思想还没被解放彻底。
跳出这种“笼子”心态,是我毕业一年换了两份工作之后。在第二份工作辞职之后,我彻底陷入了迷茫,我开始问我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我答不出一个来。在应试阶段还有的应试能力,现在对我来说似乎没什么用了,我彻底楞了。我没有任何能力,可是我却依然觉得自己很厉害,到底是谁给我的勇气?
在很长时间的思索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毫无能力,却又不肯承认,更可恶的是不肯静下心来好好磨练自己;对未来认识不清。
于是我开始从零开始,是真的从零开始。我重零开始练字,从最基本的比划开始;我从零学开始英语,从最基础的音标开始;我从零开始学写作,从最基础的写日记开始;
我重新打磨那些我原有却又不突出的技能,也在不断拓宽自己的领域,比如画画、配音、厨艺等。
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踏实,没有应试的功利性,有的只是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打磨技能的耐性。迷途知返,或许就是这种感觉。
未来很长,知不足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