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五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黄帝曰:夫子所言两感于寒者,既期其六日死矣,然亦有两感之证,当其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表里为害,营卫不行,证见水浆不入,不知其人,如是之后,复三日乃死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岐伯对曰:阳明者,十二经之长也,其血气最盛,故病至不知其人之后,犹必待后三日,其气乃尽,故死之不必六日矣。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伤寒之两感如此,然伤寒之证,发于冬者为正,如积久而发于春夏,则又不得以伤寒名。故凡病伤寒郁积而成温者,必在夏至之先,热泻而为病暑者,必在夏至之后。
阴证变阳,即寒郁为热之变见也。然非其时,即无其证,必当其时,乃有其气。中温中暑,虽时气感触,而实则郁寒发泄,即为中暑。
热甚于温,汗常自出,然汗出则热出,当令暑热与汗同出,切勿止汗,以至热邪遗蓄,积久为患也。伤寒热论之辨如此,夫岂寻常热患所能比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