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当】(三)放铳的

作者: 行走在乾县 | 来源:发表于2020-02-22 14:00 被阅读0次

    (三)放铳的

    铳,本是我国元宋时期发明的一种武器,在金属管中装上火药和石弹、铁弹后,由引信燃着后,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后来在民间演变成为一种礼器,有“民间礼炮”之称。具体开始于什么时间,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民间铁匠锻造的铳,样式不一,有圆柱状一圈装药洞的,也有方块钢板状的,有手直接举着放的,还有支架扎入地中的立铳。最常见的是三眼铳,约1.5尺长,由生铁铸成的三根铁管与手柄组成,有3个火药洞和引孔,外部有散热铁片,可放3响。

    使用时,先从上方三个管口装进铳硝(由硫磺与硝酸钠或氯酸钠配制的火药),边装铳硝边用木棍插入管中挤压,这个过程叫“筑铳”,筑得越紧,放得越响,反之铳硝没筑紧,放铳只是“嗞啦”一声。铳硝筑好后,要用纸团(黄土)堵住三个管口,单手握住铳柄,铳口向上对天(或者对着地,坚决不能对着人),最后点燃插入小孔的引线,引爆火药,火药出管爆炸,即发出巨大的声响。

    过事放铳和放鞭炮一样,主要是图个热闹、气派,也有驱邪压魔的意思。过去,农村过红白喜事时,主家在事前特意到放铳头目家去拜访,请其帮忙叫几个把式铳手,告诉时间地点,提前预约好他们。一则为了增加过事气氛,二则给这些可怜人舍饭,显示主家宽厚仁慈的一面,没有他们的出现,事过的就不圆满,有缺憾。

    这些放铳的,大多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或者说唱,或者耍丑。最简单的也有一套合辙合韵的唱词,“今日来到XX县,奉承话儿说一片,遇到贵府把事过,我的铳声来祝贺,主家热情高朋多,府上子孙把官坐......”“吾为汝等助力,炮震四方,孝子大款何在?香烟酒钱伺候!”。

    还有一些会拿着买来写着“德高望重”“流芳百世”“喜结连理”“福寿齐天”等内容的条幅,或者拿上一段红绸被面子(一节白布)随礼,不由得你不好酒好烟伺候,最后再送上一个红包。即使个别放铳的狮子大张口,无论是管事的还是主家也不能和他们上气,只能是软缠硬磨,尽量压一压,把他们打发走。

    放铳是个危险活,所以一般都是些可怜人,多数衣着破烂,个别人举止怪异,精神恍惚,有些身体残疾,手脚不太灵便,有些头脑不太清楚,为了能混口饭吃,不得不从事这一行业。一般都是三五成群,有一个主事的头目负责和主家说事,领取报酬,根据个人所放的铳数给他们分配酬劳。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有钱人家里过事,念及放铳的都是可怜人,好烟好酒、好吃好喝招待之后,会给放铳的一些钱。从此,放铳的不再满足于吃饱肚子,开始收取一定的酬劳,也因此被被贴上了“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标签。尤其是近年来,放铳的已经呈现出集团化作业的趋势,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陋习,令人防不胜防,苦不堪言。

    每逢有红白喜事,一人得到消息后便相互通知赶过去。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多人。不管主人是否愿意,他们就乱放一气,然后赶着主人要钱。少则一人三五十元,多则上百元。索要达不到预期时,便仗着人多势众,在门口吵吵闹闹,摆出一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搞得主家不得不专门派人与他们周旋。最后,大多被迫满足其条件,打发了事,只是因此坏了情绪,心中不快。这些人拿了钱财还说主家不地道,骂骂咧咧地离开。

    最后补充一点,在打麻将的时候,也有一种说法就是“某人像个放铳的”,意思是这个人牌艺不精或者是故意的,明知道其中一家要胡某张牌,还出那张牌让别人胡。说这话的时候,当事人明显有些不高兴。因为最初麻将是一家赢三家,一家放铳另外两家也会受灾。后来为了避免有人故意放胡(点炮),改为谁放胡谁掏钱,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平台编辑: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

    展示生活中的美好,记录生命历程的每一次真实,每一份感动,这里是“行走在乾县”,欢迎您的参与,欢迎您的关注,点赞留言,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行当】(三)放铳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sl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