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中的消费实践:符号化及其根源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当代中国城市大众消费行为的符号化状况为研究对象,揭示当代中国城市大众消费的符号化机制的基本特征、运转方式和因果机理,从而深入挖掘大众符号消费的社会意义,尤其是符号消费与大众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认同和自我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消费文化即消费的符号机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消费文化的全球化扩张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反思大众的符号化消费对当代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意义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符号消费
近40年来中国社会的迅速转型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使得大众消费日益成为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不难想见,消费文化问题将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在西方社会学领域中早已成为举足轻重的话题。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消费主义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群体中迅速兴起,以至于诸如丰裕社会、消费社会之类的提法开始进入西方社会学家的视野,从而推动了消费文化社会学在西方社会学界的空前兴盛,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旨趣和总体面貌。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消费转向、文化转向、日常生活转向等重要变革无疑都与大众消费问题息息相关。
这当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西方的消费文化理论直接拿来解释中国的现象,这不仅是一种理智的懒惰,更是一种无视时空差异的理论错觉。而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也为东西方学者带来了某些类似的问题,而人类消费活动在形式上的部分相似之处也促使一种对话的形成。有鉴于此,我们似乎可以通过反思西方消费文化理论来迂回地廓清我们自身视角的独特性,这不仅有助于通过借鉴而避免低效的重复,更有助于塑造一种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
毕竟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对当代中国大众消费行为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普遍主义表象中,厘清西方消费文化理论的视角特性及其历史局限不失为破除此种幻觉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步也可以使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对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的研究依然有其理论与实际的必要性,这是任何现成的理论所无法取代的。以下我们将从消费转向、无意识、再生产和反抗、区分、符号与幻象等方面来系统梳理西方消费文化研究的主导命题,它们既可能折射出西方消费文化的独特之处,也不可避免地反映着西方思维的历史局限。
欲知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墨马图文获取电子版图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