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也就是楚国的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历史上对他所做的功绩多有称赞,他既是优秀的水利专家,又是很会抓经济,注重制度建设一国之相。孙叔敖出生在一个落魄的官僚家庭,从政对于他来说已是上无人提携,下无资源可用,仕途的平步青云对他来说已是遥不可盼,然而他却凭着出色的业绩和谨慎的为官作风,高居相位,善终后得以惠及子孙400年,不愧于史记的循吏第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29718/29bfc8ae65efe0ee.jpg)
明政教而时不我待。纵观历史上的封建官僚之家无论是飞黄显达,还是落魄沦丧都比几代为农的平民之家更容易培养出显达的政治家,世人多言寒门难出贵子。究其原因一是环境的熏陶。生活在官僚家庭的子女很容易从耳濡目染中领略真实的官场百态。人一旦有了权力地位,门庭必然登门者若市,或求于名,或求于利,登门拜访也是仕途之路的常态,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都成为官僚家庭成员的一门功课,什么时候妻妾见、什么时候面见、什么时候下人门缝见、什么时候闭门不见,这些官场智慧都在内室的探讨里显露无疑。二是裙带联系。官僚子弟所属的阶层属性,使得这些子女是学习多年同窗,一个府门的左邻右舍,一个街府时常谋面心知肚明的权贵,都比平民阶层更容易接近,即便有一天落魄败走也会有印象于曾经叫大人和姨太奶奶的人。孙叔敖年幼时,且不论受到什么样的官僚教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孙叔敖母亲这个落魄的官太太一定对孩子进行着高于周围市井妇人的开明教育,点滴中对孩子进行着谆谆教导。一次,孙叔敖在野外碰到了一条因基因变异的畸形双头蛇,当地传言遇到此种不详之物预示着灾祸的降临。小孙叔敖因担心此等晦气之物给他人带来霉运,便斩杀了怪蛇并深埋了它。回到家后,细心的母亲看到小孙叔敖闷闷不乐,便询问原因。母亲听闻后大感吃惊,随即安慰孩子到:“没关系的,行善而正直的人一定有好运,能为他人着想也会得到好报的!”小孙叔敖若有所思的懵懂着露出了天真可爱的笑容。在母亲开明的教导下孙叔敖有了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虽尚未从政但温良恭俭的品格已远近所闻。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29718/620013af2a0e72a3.jpg)
得其时而功成名就。距今2600年前,孙叔敖家乡河南省淮滨县水患频发,时常出现洪涝灾害,老百姓深受其害。品学兼优的孙叔敖毛遂自荐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带领广大乡民兴修家乡水利工程。工程伊始便遇到了无现成模式可借鉴,无政府的大规模投资这些难题,他散尽家财,查询历年水文资料,根据所学积极思考,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创了一种今天来看都颇为优秀的水利工程“期思坡”治水法。即以水势掘渠利导,分流排洪,根据地形修建多个拦堤坝,顺腾结瓜的制造出若干个小型水库调节水量,形成了旱时能蓄;涝时能泻;自流灌溉万顷的大型科学水利工程,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水平,增加了粮食产量。治水法的成功极大着改善着人民的生活,也引起了楚国高层的注意。优秀的人脉从来都不是求来的,而是靠优秀的业绩吸引来的。很快楚国宰相虞秋子便亲切接见了他,十分欣赏孙叔敖出色业绩和能力,并向楚王大力举荐。虞秋子不仅仅是孙叔敖的贵人,更是他的圣人。虞秋子认为孙叔敖的能力胜自己于百倍,本着为国着想,为君图强的高尚愿望,他让位让贤大力保举孙叔敖担任楚国宰相,善思谨慎的孙叔敖也必定不会让他失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29718/a8a03852a9d83d52.jpg)
明处世而宠辱不惊。孙叔敖初任宰相,一时间门庭若市,拜访祝贺的人络绎不绝,讨好之徒趋之若鹜。此时有一位老者身穿白衣夹杂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格外显眼,平静而安详来到府邸前来挑衅拜见。面对这突然而来砸场子的刺激,孙叔敖没有飘也没狂,端正了衣冠出来接见谦恭的说道:“楚王不知我才能不足,偶得高官,大家皆来祝贺,只有您来拜祭,您有什么要指教的吗?”老者说道:“官大而骄傲,人民会抛弃他;职位高,大权独揽,上司就会嫌弃他;收入高,贪心不减,祸患就不远了;孙叔敖若有所思:“那还请您赐教良方”老者诚然说道:“地位越高就越谦虚;官越大就越要小心谨慎;收入越高就越不取不义之财;孙叔敖听后连忙拜谢。人在得势时最不缺就是酒肉朋友,但能在人最容易骄纵滋生时,出现能清醒泼冷水的人更为可贵。易经上说人生64卦,64种人生状态,只有谦卦是一种最好的归宿。孙叔敖的谦虚使他能够获得一种终身受用的人生智慧。据《列子说符》中记载,已是达官贵人的孙叔敖碰到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得道隐士。隐士见他头发有些谢顶,身材矮小、左臂长于右臂略显歪斜其貌不扬,但身后跟随些许随从,又形似官员便问道:“你可知三利三怨?”“我愚钝,恳请您赐教”孙叔敖谦恭的说道.隐士抚了抚胡须说道:"位子越高,人们就越嫉妒他;权利越大主上就越提防他;收入越高越容易造成他人的怨恨;此等处世之难你是如何避免的呢?"孙叔敖听后略作思考认真的说道:“我的位子越高我就越谦卑;权利越大办事就越谨慎,不擅权用事;收入越多施舍越多;一句一言表现出了一代名相高明的处世经验。孙叔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生谨慎小心,面对上级他不擅权弄事,凡事留给上方处置迂回的余地;面对同僚他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谦恭处世待人;面对基层群众他慷慨解囊、扶危济困从不吝啬钱财。人有尊贵卑贱,也有精明愚痴,有面对万事而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智者,有天资平常,靠着努力,谨慎的谋事的凡者。他们都不同程度在所在领域获得了成功。前者世间少见,而后者这样的方法更适合普罗大众。在平步青云之时,更需处世谨慎,胜不骄败不馁大事不糊涂的深谋远虑。孙叔敖三起三落,高潮低谷皆宠辱不惊,荣升时不狂不傲自满得意,贬职时不焦不躁叹息抱怨,衣着朴素节俭不幕浮华,办公轻车简从低调行事,堪称清正廉洁的典范。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29718/9874b6e192236ebe.jpg)
谋远虑而下福不过。由于积劳成疾37岁的孙叔敖自感时日不多,他把儿子叫到床前告诉他:“你并无才能,难于混迹官场,楚王给我很多奖赏我从未接受,福过招灾,要享下等福,我死后楚王要奖赏土地,你们不要最好的哪一块,因为你们守不住,要挑最不好的那一块,你们的将来就能保全了。”37岁的孙叔敖驾鹤西去,这时家人发现连丧葬孙叔敖的棺材钱都没有,子孙们靠打柴艰辛度日。一次孙叔敖的儿子在街上见到和其父共事过的同事优孟,优孟十分敬佩孙叔敖的为人,也很同情他子孙的遭遇。有一次楚王提到了孙叔敖赞不绝口,优孟觉得时机已到,便穿上了孙叔敖的朝服,打扮成孙叔敖的样子见到楚王,楚王得知孙叔敖的儿子靠打柴度日,便要赏赐他们土地,他们谨遵父亲的教导选了最差的一块土地。这块土地虽然贫瘠,但衣食不愁。直到后世楚国因持续的分封,土地利益格局已伤及国家根本,逐步收回赏赐的土地,而孙叔敖子孙的那块土地因为贫瘠地质差而未被收回,大家才感到了孙叔敖的远见。这片土地一直惠及子孙400余年,享下等福,舍近利,谋长远无不体现着孙叔敖高超的做人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