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我非常喜欢《白鹿原》这部小说,包括电影。先是看过电影,那天在图书馆,无意间看到这本小说,立即借了回来。
好的小说,就是让人不忍放下。可是又不想立即读完,因为读完了,就没的看了。
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正是这种史诗级的带有厚重历史感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
50万字的《白鹿原》讲述着大约从1900年到1950年,这50年间中国近代史的事情。通过白鹿原上白鹿两家的恩怨情仇,把这50年的中国近代历史串起来了。清朝末年--国共混战--农协--共匪--土匪--国民党--地下党--自然灾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段历史波澜壮阔,厚重而沧桑,不忍直视。
《白鹿原》给我的视觉感受,是白色——冬天里的白雪。“书院的房瓦上一片雪白。大树小树的枝枝桠桠都裹着一层白雪。天阔地茫冰清玉洁万树银花。世间一切污秽和丑陋全部被覆盖得严丝不露了。”这样的雪景,立即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冬日里,雪有一尺多高,到处一片雪白,阳光亮得刺眼。那时的人们身着棉衣、棉裤、棉鞋、棉帽、棉手套。从外面回到家里,只见眼睛上、胡须上,花白一片,都结了冰茬。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时常想,这样一部描写100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生活的书,会不会有人读不进去?而我,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能够感同身受书中描写的场景,有代入感。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并尽力想像100年前中国北方的农村生活。
白嘉轩、鹿子霖、鹿三、黑娃、白孝文、鹿兆鹏、白玲、鹿兆海,当然,还有田小娥,一个个人物鲜活生动,犹在眼前。细细琢磨,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特征,都让人忍不住去思考,去回味。
这里,我想写两组人物。
第一组,鹿子霖、白孝文和田小娥。鹿子霖为报复白嘉轩,利用田小娥把白孝文拖下了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曾经是三好学生的白孝文,竟也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最后竟然卖房卖地,差点饿死。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白孝文马上要饿死的时候,鹿子霖介绍他一个当差。由此白孝文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后来还当上了县长。那些曾经在他穷困潦倒时被鹿子霖买下的地,又一块块被他原样买了回来。而鹿子霖最终一无所有。
第二组,白嘉轩、鹿三和黑娃。鹿三一个老实本分的长工,却生了黑娃这样一个叛逆的不走寻常路的儿子。娶小娥,闹农协,当土匪,招安国民党军队,又起义从了共产党,最后被白孝文以杀共罪名陷害枪决。不知为什么,黑娃就是看不惯白嘉轩的腰杆挺得直直的,按理,白嘉轩待鹿三一家不薄,也是仁义的老东家。可是,黑娃借机打折了白嘉轩的腰杆,让他再也不能挺直。到后来,白嘉轩不计前嫌,弓腰驼背地迎接黑娃归来。
看完这部小说,我有两个触动。恩恩怨怨何时了?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任何大事情,用50年的跨度来看,都是小事情。今天你占了便宜,明天他占了便宜,算得了什么?而唯有仁义宽厚才是一个人应该恪守的本分。
另一个感受,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太幸福了。没有战乱、没有天灾、没有饥荒……温饱不再是问题,那什么还是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感恩、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