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伪需求
产品经理要学会辨别伪需求
用户想要一匹更快的马,其实是想要辆车,作为产品经理,如何有效的鉴别用户这种伪需求,挖掘真需求呢?
大多数用户都不会直接跟你提需求,他们提的最多的是一个解决方案。他们不会跟你说我需要更快,而是说我需要快马。所以得到用户的反馈之后,先反推一下是有必要的。反推之后,你会发现用户需要的是更快,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不只有马,还会有别的,思路才会慢慢的走到车子上。所以伪需求第一点就是方案不合适。
很多人会畅想更快最好的解决方案,也不是车子,能飞,能瞬间转移最好,然后你的技术员就蒙了,从来没有过最好的方案,只有最合适的。你作为产品经理,我不是请你来胡思乱想的,是让你在我当下的资源中,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做不出来,都是没用的,所以伪需求的第二点就是资源承载不了。
如果说用户想要一只有小翅膀的马,他的需求就是满足虚荣心之类的,这个时候,可能这部分用户会比较少,只有百分之一的用户买单。所以伪需求的第三点就是不是广泛核心。
你打算承载10万的客户,那么就先做2万的设计,等到你有1.5万客户的时候,再考虑10万的事情。因为你从0考虑10万,解决起来好像天方夜谭,等你达到1.5万的时候,你当时的能力去解决10万问题,就比之前好很多了。审时度势,一步步分解,当下人做当下事。
施瓦辛格还是健美冠军的时候,想做美国总统,我认为就是天方夜谭,是个伪需求,但是当他做了加州州长之后,我就觉得这个需求有可能了,所以伪需求的第四点就是不是当下要解决的。
关键词(二):UGC
UGC内容都有哪些作用
除了内容类的APP
内容都有哪些作用
一、消磨时间。用户的时间过多会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此时内容的填充有助于用户缓解焦虑,这是用户消费内容的目的之一。
二、影响决策。当用户犹豫不决的时候,此时需要内容,也就是信息和情报的帮助其辅助进行决策。
内容影响用户决策的场景很广,尤其是在电商,而这里我就以生鲜类电商为例:
生鲜用户类型:1、购买的目的明确。知道今天吃什么,直接来了就买,此时内容决策的作用比较低,更多的是价格因素。2、购买目的不明确,购买意愿未知。用户想买生鲜,但不知道买什么,那此时内容决策就起作用了。
内容怎么影响用户决策
当用户进入应用的那一刻,一张服务蓝图就建立了,分为闲逛—详细了解—购买—结账四个步骤。
内容最容易发生决策作用是在哪个步骤
详细了解的时候
用户初期闲逛的时候,是主要帮助用户逐步建立购买目标的过程,他不知道要买什么,你得帮他梳理。比如Keep一进来就问你要减肥还是要增肌一个道理。建立完购买目标,他已经要详细了解购买商品的类型了,这个时候,就是内容发威的时候了。
比如他买一条罗非鱼,但是此刻心里在焦虑:1、罗非鱼不会做。2、罗非鱼到底好不好吃。3、我第一次做能不能憋个大招出来,然后发个朋友圈。
此时内容的填充只要解决他的焦虑和恐惧就行。
其步骤就是:1、用一个小白做罗非鱼的story来告诉他新手也能做,并且很简单。2、做一个多人测评,告诉罗非鱼味道很好吃。3、成功做好罗非鱼并且晒朋友圈的案例。
经过一系列的内容洗礼,降低了用户的心里防备,缓解了他的焦虑,很大几率就已经把他的购买路径带入付款步骤中,此时如果再有减免策略,那成单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
关键词(三):购物车
拼多多为什么没有购物车
拼多多拼团模式不适合做购物车,我认为考虑这个问题,应该从消费者、商家、平台这三个方面来权衡,首先购物车的好处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收藏需求,比价需求,整理或者结算;对于商家来说,品牌塑造,提升客单价,单笔交易利益增加。
对于消费者,购物车很突出的一个作用就是帮消费者凑单包邮和满减,总的来说就是获取优惠,拼多多的拼团模式已经满足了消费者这一部分的需求。
假设拼多多做了购物车会有以下坏处
1、购买率下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用户的决策路径会变长,流失率增加。第二个就是由于活动和价格的时效性,可能加入购物车两三天后,价格和加入时的差异比较大,导致购买意愿下降。2、平台获利少。购物车可以方便用户比价,但是会导致投放广告的商家,广告转化率变低,商家买广告的热情降低,相应的平台利润也会下降。
假设拼多多做了购物车会有哪些坏处呢?
1、客单价下降。由于单件包邮导致成本随之上升,这个问题由商家主要靠走量来解决,总的来说买家卖家都是获利的,所以问题不是很大。2、商家塑造的品牌难度增加。因此商家需要不断的购买广告来提升自己的销量,对平台而言是有好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