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是19年难得一遇的中秋撞上国庆,双节重逢,好事成双。这不仅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4078/8acd485bfb33237a.jpg)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当时苏东坡正在担任密州知州。整首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灵魂载体,却时时刻刻切合人事。
东坡在此向所有的亲友尤其是自己的弟弟子由发出了真挚的祝福和安慰,在此明月夜,乡心处处同。
2、题西林壁
宋代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3、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天下悼亡词很多,但让人每次读来都能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甚至因之落泪的词作,苏东坡也做了一个梦,这个梦,成就了一阕千古悼亡词的佳作,这就是苏轼的这首《江城子》。
4、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43岁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了偏远的黄州,做了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谪居黄州期间所写,通篇都是千古名句,惊艳千年。
43岁,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数字。然而,对宋代大诗人苏轼来说,却是命运的一个巨大转折。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变成了名存青史的“苏东坡”。
经历了一场大劫难以后,词人仿佛浴火重生,看透了很多人生难题。在他眼中,历史就像一场戏一样,从容自在地谈笑之间,敌方的战船便灰飞烟灭。词人用这样的方式去看历史,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以往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足挂齿。
苏轼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仕途坎坷时,料峭春风吹酒醒;妻亡失意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千行。
境遇顺逆不改初衷,为官一方,造福一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心有桃花源,时时芳草香。
因乌台诗狱被抓,苏轼写了一首绝命诗,请狱卒带给弟弟,经欧阳修等极力抢救,才下放黄州。黄州时期是苏东坡写赤壁赋、大江东去、念奴娇、寒食帖的年代,唯一留下的手稿是寒食帖。
苏东坡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被贬过三次,在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时候,心态开始转变,投身慈善事业,热爱美食,写出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千古名作;
在高太后去世后,再贬黄州,度过了一段闲适的生活,发出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最后放逐海南省,在古代那是一个从来人去过的地方,他仿佛成了一个探险家,在海南自己烧墨写字,与当地少数民族融洽相处,还发现了美食生蚝,他在那样的环境之中,都能够把生活过的有趣,有滋有味,真的是让人太佩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