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一诺余生
自从帽儿山下的民俗园建成以来,每年的国庆节,这里都会举行一些别开生面的民族活动。带着去年花展的记忆,今年我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早早的来到民俗园,看一看今年的新节目。
还没进门就远远的听到那园子里,人声鼎沸,还伴着军号和鼓点的声音,不知道是什么活动,好大的阵仗,里里外外全是人,都看不见中间都在开展些什么。
进了园子,明显今天的人数比往日要多很多,大多是带着孩子来的,这些孩子在这园子里到处乱窜,给这宁静的地方增添了许多生气和活力。顺着声音而去,在一个圆形看台围着的中心,有一个圆形的沙地,这沙地上此刻正上演着摔跤比赛。
这摔跤的两个人都是少年般模样,光着身子,分别穿着红蓝短裤,赤着脚。两个队员的身上分别拴住一根长长的带子,缠绕在腰间,围住右腿。比赛双方将左手套进对方右腿的带子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待裁判发号施令后,双方猛地摔对方。
像这样的比赛,一般没有时间限制,直到一方将另一方摔倒为止,采取三局两胜制。这些也是我挤进人群看了半天才弄明白的,因为主持人说着一口流利的少数民族语言,除了“哈思密达”没有实际内容的发音我明白外,其它的发音我一句都听不懂。
摔跤是这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来参观的和参加的也大多是少数民族同胞,其他的人大多都是来凑热闹的,毕竟这是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哪有放过的道理。圆形沙地中央,两个少年相互较着劲儿,都想把对方摔倒在地。按照这个民族的风俗来说,摔跤赢了的可以得到一头黄牛,胜利者牵着黄牛在场中央展示。
但这是少年组,即便是赢了,也不应该牵头牛来奖励给他。即便奖励给他,在这座城市里,都不知道该将其放在哪儿吃草。一般的按照该民族的摔跤来看,分为儿童组,少年组和成年组。而少年组只是开场的开胃菜,后面穿插着儿童组。等到真正的成年组,那才将是最有看头的戏码了,也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成年组的开赛?
前前后后的看了六七场比赛,直到我的两个孩子实在待不住了,我们才起身准备去其它地方转一转。却没有想到,这摔跤比赛也就此落下了帷幕,少年组的比赛结束了。原本还想等着看看有没有成年组,却没有想到大家一窝蜂的全散了。
这时候,只有两个朝族阿妈,穿着民族服装,来到圆形沙地,跳起了象帽舞,又是一大民族的特色。看来民俗园的节目进入到了下一个,摔跤就暂时告一段落。
我不禁想,这摔跤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然后每朝每代也都按照着事物发展规律的波浪线在前进。到了现在,似乎又进入了低谷期,大家只把它当成了一场欣赏的表演,而不是实际的参与到其中去。
而今天这民俗园的摔跤比赛,也算是唤醒人们关于摔跤的历史认识,即便是丰富民俗内容,或是增添节日氛围,这民俗园里的摔跤比赛都应该来看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