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面英雄》是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的代表作之一。
坎贝尔涉猎的领域非常广阔,在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领域都能看到他的影子,也正是这些广阔的领域,构建起了坎贝尔独树一帜的神话学体系。
坎贝尔受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很大,他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以及荣格的原型论都很是推崇。所以,这似乎注定了他的作品中,会饱含诸如“原型”、“潜意识”、“神学”等内容。
在这本书中,坎贝尔再次提到了“单一神话”这一概念,这基于他对世界各种神话传说及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之上。古往今来的英雄有千千万万,纵使他们的面容各不相同,而他们的成长轨迹大致都会经历三个部分:启程、启蒙、回归。坎贝尔则将这个模式称为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的第一部分是启程,它又分为五个阶段:历险的召唤、拒绝召唤、超自然的援助、跨越第一个阈限、鲸鱼之腹。
《哈利波特》中猫头鹰的来信,《霍比特人》中甘道夫的到来,《古董局中局》中神秘警官的闯入……这些都是开启一段历险的事件,也都是历险的召唤。有了这些突如其来的召唤,主人公后面的去到一个陌生之地的探险才会顺理成章。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一段全新的旅程。我当年从北京离职决心去深圳闯荡时,内心中是极其不安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在故事中,我们的英雄主人公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
哈利早就想离开姨妈家,但是生性悭吝的姨夫却对魔法世界百般诋毁。比尔博本来只想过安逸地矮人生活,经过一晚上的折腾,犹豫再三才决定和甘道夫等踏上旅程。许愿被带到八大处,怕惹麻烦的他开始死活不愿意重返五脉。这些就是拒绝召唤的阶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但凡想要有一翻成就的,必须有一位甚至若干位导师引路,在这里,导师即可看作是超自然的援助。哈利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止遇到了一位导师:邓布利多、麦格教授、海格甚至斯内普都是他重要的人生导师。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人物的指导与支援,哈利该如何面对乃至战胜伏地魔。
好不容易踏上了旅程,英雄又会迎来第一个阈值,在这里他们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阈值是日常世界与冒险世界的交界,它不仅仅指代物理上的分界线,也往往代表心理上成熟的开始。
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来到天宫做弼马温,这便是他的阈值。只不过他生性勇猛,不甘平庸,也最痛恨虚伪与繁文缛节的制度,于是他大闹天宫。天庭被这股初生牛犊的势力搅得天翻地覆,纷纷派出天兵天将、哪吒、二郎神与太上老君等,企图制服他。无奈悟空不仅反败为胜,还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本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悟空反脆弱的能力很强。
最终还是如来佛祖亲自出马,才将他压在五指山下,这一压就是五百年。直到第二位导师——唐三藏的出场,他才有幸逃出生天。于是悟空进入英雄之旅的下一个阶段,即鲸鱼之腹。
英雄们必须去除旧的自我,才能有重生的可能性,就像是蛇,需要蜕一层皮才能焕然一新。
被压了五百年,悟空身上的“烈性”或多或少会被磨平,于是唐僧的出现,他才有机会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在这之前,悟空还被称作齐天大圣,在这之后,他便是脚踏实地的行者孙。名字是最短的咒语,“禁锢”住悟空的不仅仅是头顶的紧箍,还有身为行者、徒弟的身份。这对他而言,也是一种被迫成长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