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强好胜的秉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丢掉的?
在回忆里追溯,大约是在小学时就清楚了自己的斤两。
那时候在乡里的小学读书,一个年级就只有一个班。
班主任指定一个字写得漂亮的女孩在黑板上腾抄一首古诗。
一天一换,大家每天都要背诵下来。
某一天,那个女孩家里有事着急的要走。
觉得在黑板上誊写故事是件荣誉的事,我就自发决定帮她的忙。
她收拾书包急匆匆的离开,我留下来一笔一划的认真誊写,想象着明天大家看到这首古诗词时的样子。
原本满心期待的自己,在那天上午的语文课上被狠狠浇了一盆冷水。
班主任扫了一眼黑板上的古诗,就问了句是谁写的。
而不懂得察言观色的我,还美滋滋地举起了手。
没有想象中的表扬,有的是一番奚落。
谁让你去写古诗了,字这么难看,待会儿擦了,让她重写一遍。
下课之后,我木然地擦掉了自己誊写的古诗。
虽然大家都没说什么,可我在那一刻知道。
原来我的字写得一点都不好看,哪怕是用心写了,也还是不及别人随手抄录的美观。
自那之后,对誊写古诗这件事情,再也不想了。
连带着这门课程,也有些抵触。
因为有一个尖酸刻薄的语文老师,所以小学时对语文课提不起一点兴趣。
邻近小学毕业的最后,转学到了镇上的小学。
新学校的学生很多,一个年级有三四个班级。
班主任照旧还是语文老师,对小学生活没有半点期待。
那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她觉得好的,还会单独打印成册,收录到班级作品中去。
那年母亲节,学校里要求我们给妈妈一个惊喜,并把经过写进日记里。
这样的活动,以前的学校从来没有搞过。
不知道送什么,就和同学去市场里买了一只金色的羚羊装饰。
回到家之后,扭捏着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妈妈。
她没有想象中的欣喜,反而有些不高兴地问我,买这个东西干吗?
我说这是母亲节的礼物,学校让我们给妈妈准备的。
她打断了我的话,说送什么礼物,都不如在学校里好好学习。
当年第一次买礼物给妈妈过节的自己,说不失落是假的。
带着一腔怨愤,把送礼物的经历写进了日记里。
平时只写一页应付事儿的我,那天整整宣泄了三页的篇幅。
隔天交了日记本之后,才觉得内心有些忐忑。
人家过节都是欢欢喜喜的,我这通篇都是抱怨。
估计这么一篇文章交上去,班主任又该对我有意见了。
哪曾想,那天的语文课,我这样如同小透明的转学生,居然得到了班主任的盛赞。
她把我的那篇文章亲自诵读了一遍,还说这才叫真情实感。
她说很多同学都写自己的妈妈收到礼物后眼眶湿润,感动得不得了。
唯有我的那篇文章,写出了一个妈妈真实的反应。
她说这是她在三个班级里看到的最佳日记,要打印出来,收录到班级作品中去。
于是乎,我的第一篇日记出现在班级作品中。
小学毕业之后,还有好多篇带着我名字的文章出现在册子里。
小升初之后,我又遇上了漫不经心的语文老师。
他的课上基本上都在让学生读课文,不管篇幅多长,都要读上两三遍。
初中时沉迷于各种课外书中难以自拔。
受一个好朋友的影响,开始尝试写一些自创的故事。
当我们满心欢喜把作品写在周记里的时候,却被语文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他一脸不高兴地批评我们,说写周记不应该抄袭别人的作品。
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他眼里都是剽窃。
为了和他对着干,语文课上基本都没有认真听讲过。
索性,在那个学校待了一年又再度转学。
这一次运气很好,遇上了改变了我人生走向的一个老师。
我们是她带的第一届学生,所以她格外用心地教授我们。
前一年散漫惯了,到了新学校也还是如此。
还记得当初学的第一篇古文是《桃花源记》,因为从前老师从来不查,也就没有花时间去背诵。
哪曾想,转学过去后的第一周就被抽查了个正着。
没背下来的内容,要罚抄五遍。
因为惩罚太狠,逼得我们不得不背。
到了新学校之后,还是痴迷于各种小说杂书。
某天不知周记该写些什么,就编了个小故事交了上去。
哪曾想新老师看到我的故事之后写下了长长的批语。
说故事精彩,文笔绝佳,足可见阅读量巨大,很有才华。
因为有了这一点鼓励,那些光怪陆离的幻想都写进了周记本里。
而我的老师像是个最忠实的读者,给出各种批注和指点。
就连我那些青春期时特有的伤春悲秋,也被她尽收眼底。
她总结了一句话送我:敏感的孩子,将来要当作家。
初中那些年,我们在日记本里互动,我也彻底喜欢上了驾驭文字的感觉。
我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校报校刊上,在各种征文比赛里崭露头角。
还有一些文章被政府收录,作为地方文化的展示。
我的语文成绩,也连续霸榜了年级第一多年。
谁能想到,后来偏科的那么厉害的自己,最拿得出手的反而是语文。
曾经极度厌恶语文这门课程,把所有的上课时间都用来开小差。
不敢落笔写心中的想法,觉得自己是个实打实的文科废柴。
再加上接二连三的转学,性格又比较孤僻,走到哪里都觉得自卑抬不起头来。
如果不是有幸遇上一个在日记本里和我对话的老师。
我的青春大约早早就进入了抑郁的状态。
那时候的一份懂得,让我开始偏爱语文这门学科。
很多年之后,当我结束了大学的毕业典礼。
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和文字打交道的编剧岗位。
后来,我开始尝试各类商业软文,万变不离其宗,对文字的热爱,就成了糊口的饭碗。
如今依旧靠着辛苦码字养活自己的我,由衷感激当年的那两位恩师。
于她们而言,我或许只是芸芸学子中最平凡不过的一个。
可她们的耐心和细致,让我在青春那年就笃定了未来的路。
好的老师,足以让你爱上一个学科。
也足以治愈那些难以言说的敏感和自卑。
愿如今正在书海泛舟的学子,能遇见一个耐心的老师。
一个发着光的老师,会引领学生走出自卑的桎梏。
网友评论